陈玉清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366100
摘要:学生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形成,因为其心智并不成熟,所以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模仿力比较强,但是判断力有限,所以需要思想政治课程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文章主要探讨“向上向善”教育对小学思政课的影响,以期给小学思政教育带来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向上向善;小学思政课;育人目的;
小学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是《道德与法制》,主要传递给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文敏 如何在小学思政课教育中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J】黔西南日报地方级]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遵纪守法且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向上向善”教育对小学思政教育有着促进作用,能提升小学思政课育人的目的。教师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起着引导作用。
一,向上向善的内涵。
1.1向上的含义。向上就是进取的意思,就是奋发向上、追求进步。向上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促使人们不断提升本领和境界的内驱力。人们被向上的力量牵引,也就是被正能量牵引,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以不断更新的姿态去打开新的局面。例如奥运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奥运冠军们为争夺冠军不断练习,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向上的行为。人们具备向上的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校的培育中形成的。
1.2向善的含义。向善即崇德,就是明德惟馨,从善而流的意思。向善就是心之所向皆是善意,无论是所思所想还是从平时行为来看,都能体现出人心的温暖。善举不分大小,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探出人心。例如汶川大地震和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们对灾区捐款捐物的行为就是向善之心。所以说向善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向善之心的形成与学校教育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二,目前小学思政课育人教育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 陈旭刚 新时期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四川教育. 2020.Z4:26-27]随着教育局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上课,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学科知识点。然而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希望通过说教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事实上,在小学思政课育人教育方面,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
2.2思想传统。目前小学思政课主要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在思政课堂上完成,在学生的其他课程或者生活中教育的比较少。
其实在小学生的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课程中也可以融入思政教育的,而不是只专注于思政课堂。这样打开思想传统的局限,多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多维度培养,其教学效果才得以体现。
2.3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视。虽然国家在小学生的教育方面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很多学校看来这只是一种口号,并没有把德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与智力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思政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是没有太过受到重视的。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关注主要停留在分数上,很少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良好品质的养成。
三,提升小学思政课育人教育的策略。
3.1坚持正面引导,做好以身示范。教师对学生教育需要坚持做好正面引导,在学生思政课的教育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是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受到好的影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受到坏的影响则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做到自己是一个向上向善的人。用自己的品质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2坚持激发机制,做好有效迁移。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不仅需要考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需要考虑拓展教育。拓展教育是利用一切教育的机会进行教育,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思政教育,并且给与学生一定的激励性评价,以强化学生好的行为。当学生好的行为不断进行之后就会在无形之中形成习惯,使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最终达成。拓展教育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学科之间的有效迁移,即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小学每个学科的教学中,挖掘隐性的教育资源。这样在各科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深入理解与学习,达成思政教育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坚持环境育人,做好自律教育。前文中有提到小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环境的影响对小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在班风比较好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是比较高的,并且学习氛围是非常好的,这主要得益于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首先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在行为举止上能够自律,并且将这种自律传递给学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用思政教育所学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上进、行动力强的人,成为品学兼优的人,达成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达到小学思政教育的目的,首先需要学校对思政教育课程引起重视。学校对思政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才能促进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并且针对思政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手段的改革。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帮助学生对思政教育有全方面的认知,通过认知阶段过渡到认同阶段,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与标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先做好学生的标杆,做好自律教育,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政课程的风气,使学生向上向善,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品学兼优的人才。
本文系:《“向上向善”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