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的研发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黄翔
[导读] 小学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如果只采取讲授式授课模式,那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黄翔
        新疆喀什疏勒县第二小学  844200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如果只采取讲授式授课模式,那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的研发与应用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秀课例;研发与应用分析
引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知识,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实现小学信息技术优质教学。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基础性
        由于信息技术日趋发展成熟的新时代背景,信息技术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我国的信息技术正以人们可以观察到的速度迅猛发展,软硬件技术皆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基础教育,培养新时代人才。教师应在清楚这样的情况下,力争做到让学生在不多的课程时间内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打好基础。不仅如此,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快速淘汰问题,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本着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质的目的,巩固好学生的基本功。
        (二)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比较懵懂,他们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浓烈的兴趣,他们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发掘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不仅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也可以从教学形式入手增趣味性。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喜爱,一方面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别开生面,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得研发应用分析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较为发达的社会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媒体的影响。教师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信息,也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例如:教师在教授网页制作时,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将自己制作网页的过程给学生们展示,然后再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理论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形式上有很大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结合信息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摒弃传统乏味的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能够利用现有条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计算机有很大兴趣,也喜欢动手操作,因而,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少讲多练,满足学生的自我动手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转化过程,提高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小学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迅速掌握好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然而,在某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学校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每周设置课时较少,况且上课中教师还讲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很难保障了。

因此,在教学实践路上,教师要按照最新的理论指导,在校园内就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不仅仅做到理论丰富,还要做到实践操作熟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游戏环节,提高探究动力
        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游戏环节,把教学内容与趣味游戏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在设计游戏环节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功能,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探究动力,通过游戏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开展小组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新课标下,互助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单靠小学生个人可能无法完成,此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那么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期间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团队竞争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课程的难易程度,从而创建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在运用wps进行文字编辑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到文字编辑不仅仅只有数字的放大或缩小,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能,并让他们理解到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六)重视课堂练习
        对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来说,完成一些课堂练习对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而如今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状况就是,很多教师只顾着坐在自己的教师电脑前工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给予及时帮助,特别是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敢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这里要求教师注重课堂练习的环节,不是为了让学生提交一份作业,目的在于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当堂验收学生的练习情况,对练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在练习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做到个别问题单独辅导,普遍问题共同指正。这样一来,不仅能使个别和普遍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一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
        (七)利用丰富素材,深入理解知识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声音、色彩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情境,让他们通过认真观看和积极思考理解所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结合丰富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直观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获得直观感受,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教学进行创新,发挥学科优势,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信息技术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利用视频、图片等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能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积极练习操作技术,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例的研发与应用分析[J].小学时代,2019(31):62-63.
[2]徐薇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9,8(33):124-125.
[3]邵燕.有效整合彰显功能——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204.
[4]姜利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33):109.
[5]朱淳强.小学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数码世界,2019(08):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