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梁平区屏锦镇七桥初级中学 405212
【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登上新的征程,社会的各个领域方面都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对初中教育的现代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逐渐从以往的互相独立的模式转变成一种相辅相成、融合叠加的新模式。在此种新模式下,我们应该不断深入的研究家庭和学校如何更好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的教育发挥出更强有力的作用,充分使用好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两者有机结合,构建出良性家校共育,助推教育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营造出优良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氛围,不断输送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国家人才。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教育;教育现代化
家校合作有益于促进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三方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教育创造丰富的资源,激发学校外部环境,完善支撑平台,提高教育的多方联动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维护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改善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和机制,进行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索,为更进一步的培养高等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大好扎实的基础。因此缘由,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对构建良性的“绿色”家校共育展开一定的探究,并提出一些构建“绿色”家校共育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绿色”家校共育的构建有所帮助。
一、化解教育理念分歧,奠定家校共育的思想基础
家校合作是一种新型先进的育人方式。如何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使家校合作取得实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往的传统教育面临着家长无暇施教、无能力施教的局面,对于学生的教育,家长严重缺位现象的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工作和其他事务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轻忽甚至忽略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更是缺少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与作为家长的自己无太大关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这类家长首先会错认为自己的孩子之所以出现偏差,是因为没有遇到负责任的好老师,把一切过错都推在学校身上。即使有些家长的主动积极性较高,主动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一些作用,但仅仅将家长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辅导者,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或者在学生的考试试卷上签名而已,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作用则几乎不涉及,并没有发挥家长作为学生教育主体之一的作用。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完全归属成了学校的,是学校的责任,家长没有发挥到应用的作用,学校与家长之间没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学校也只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育形式进行学生的教育教学。
因此,面对上述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急需转变观念,化解教育理念的分歧。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家校共育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共育是推动学校教育高水平地发展、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自身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途径。学校的教师要多多进行家访工作,逐渐掌握每个学生家庭小环境的具体情况,从而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针对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作为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引导和帮助。学校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充分认可,尽力开拓渠道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第一,学校方面要树立平等互惠的家校合作共育观,热情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来。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对于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要理性地看待,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尤其是要认真地请教教师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更科学高效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和帮助。总而言之,家长要首先抛弃以往认为教育学生全是学校老师的义务的陈旧教育观念,积极参与进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发挥好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教育场的作用和地位。学校方面要对学生家长进行积极且合理的引导,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家长对于学生教育的作用。
家长和学校两方主动交流配合,化解矛盾分歧,共同培育出“绿色”先进的新型家校共育模式,谱写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协奏曲。
二、搭建学生家长交流合作平台,绽放家校共育新光芒
想要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绿色”的家校共育模式,需要搭建相应的平台,从而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学生家长的力量会和到一起,更好发挥出引领学生进步发展的力量。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建立类似“学生家长委员会”之类的组织或平台,将成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和平台。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促进家长更正确地理解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向着同一方向共同发展,将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力量科学地聚集起来,构建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相互联系交叉的共育模式,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目标是,采取实际行动,关心孩子所在的班级群体,关注学生的教育,以实际行动为班级服务、为学生的教育服务,建立互助、互爱、紧密、结合、积极进步的班级集体。班级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有很大希望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对待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的力量,实现多倍的成效,继而实现学生、家长、教师三赢的理想局。通过搭建学生家长交流的平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密切学生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具体行动展现出的爱心和耐心浇灌学生的心灵,发挥家庭学校合作教育的更大力量。
比如,笔者在亲身的教学经历中,就搭建相应的学生家长交流合作平台以此更好发挥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每一学期开始的时候,由学生家长自我举荐,在所有学生和家长面前发表演讲,然后根据家长发言的情况,让其他学生家长和学生选出符合条件的家长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之间积极沟通交流,讨论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班级全面优化。家委会每学期的期末召开总结会议,陈述上一学期中的工作内容。另外,学生家长委员会还动员组织家长之间进行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交流小组之类的活动。班级中的许多决策都是由学生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到学生班级中观察分析,发现现有模式的不足和缺陷,然后提出来让学生家长进行讨论,力求讨论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有学生家长一致同意之后开始实行。实行之后,再监督观察实现的效果,若还有不足,则及时停止这项方案,及时止损,继而再次交流讨论,思考出完善的方法。
总而言之,构建良性的“绿色”家校共育模式是促进中学教育向着现代化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要求,必须着重关注、不容懈怠。我们要通过合理手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庭资源在学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努力化解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的分歧,奠定家校共育的思想基础。另外,为了更好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组织把家长统一起来,比如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家庭和学校左膀右臂齐上阵,“绿色”家校共育的构建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沈继斌.提升家校共育在中学德育中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23-24.
[2]石磊.盛装出席孩子唯一的童年——中关村第三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和体会[J].基础教育论坛,2020(30):32-33.
[3]尹建芳.三渠道重建单亲家庭学生自信心[J].教书育人,2020(2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