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马聚垣学校,青海 海东810800)
摘要:“规则”是指什么,其实就是人们规定和遵循的制度或法则。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书面规则和不成文规则,后者是长期在社会上流传。在大局上讲,现代规则在法治和道德教育方面,必须确保国家“法律”意识。法律规范、党章党规、行业规范、单位制度和公序良俗等这几项都包括在其中。正如“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一句话其实是在讲“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法治的框架内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奠基工程;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教育;规则意识书面形式
六年级学生对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生活中有很多直接体验规律的内容,老师可以直接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介绍生活案例,让学生能够从正面地学习和接受生活规则。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调整,为其创造良好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1]。
一、善于从“教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例子”,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精选的一些经典或精华的文章,能够为语文教育提供的优秀资源。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不单单是这样,基础教材也是课程实践的基础。从小学道德与法治主体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新创制的教材在全国广泛使用,尤其注重小学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以《心理规则》为例,这门课程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规则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校纪班规”,在集体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理解和培养孩子们有规律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顺利进行。笔者还将一些不良的不规范行为及其结果引入教育过程中,让规则意识更加深入人心[2]。
二、善于从“生活链接”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道德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与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密切相关。早期,它们远离生活元素,没有足够的的保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他们没有来源,就会陷入镜花水月的枯竭之地。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可以很好地把培养儿童的法律意识和生活元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程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我们应该更具体地监管。以近两年发生的“高铁座位”、“乘客偷方向盘”事件为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正面来看,这些事件都是由于个人意识的缺失造成的,与人民诉求委员会需要的规则有关。教师便可以借助此视频向学生教授规则存在的重要性。
三、善于从“自主体验”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古诗是强调教育,要强调学问和用途相结合,强调知识和实践要相互统一,这与“实践中有真正的知识”的理念相似。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也符合这一原则,在教小学道德教育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主体验”,让学生深入实践,从体验中领悟,在感情中内部化,有效自发地将规律意识让他们的精神血液和实际行动渗透,例如在教学《心中有规则》课程结束后,笔者组织小学生进行了“从火中逃脱”的模拟体验。在模拟场面中,一个瓶子是“家”,瓶子里的6个小彩球是“人”住在这个房间里。离开这个家5秒后,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火灾。让小学生们以多个组为单位讨论“逃脱规则”,进行模拟练习。通过提取,我们可以从独立的经验中加深对规则的认识[3]。
四、善于从“自我构建”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许多规律在实践中都要发生,自我建设,自我实践,才能慢慢地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自觉行为,由于其规律性的心理发展,在生活中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来说。例如“中小学学者行为准则”和“学者行为准则”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反复讨论,完成主题建构和自我完善的目标,这是能够促进和开发规则意识的培养的[4]。
五、善于从“综合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本文所说的“综合实践”不同于上述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建设,是符合小学法律意识培养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综合实践的自律性、活动设计的灵活性、活动发展的常态性,活动内容的完整性和活动目标的简单化,在教师的鼓励、唤醒、鼓励和引导下,小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独立探索或多个活动小组的形式,或以特定领域的集体行动的形式,对话题、问题、案例和现象进行感知,要积极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致。比如,通过多种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接触和感悟,在人际关系和实践过程中,要经常的接触现实生活,做出有法可依的行为,不断规范和修正,实现从自律的积极转变。
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的进行分析可知,规则存在的重要性。在小学道德教育和法律培训的框架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能够在保持和运用课程活动的基础上,对“法律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为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光华. 儿童法治意识培育的要素、分布及其教学实现——基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J]. 福建教育,2019,(38):44-47.
[2]刘桂霞. 探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大家排排队》赛课及听课例谈[J]. 文理导航(下旬),2018,(12):94.
[3]柳飞燕. 植根生活“土壤”“生长”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3):79-80.
[4]肖晨. 把握课程方向 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 福建教育,2017,(3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