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标准,彰显时代精神——浅谈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陈建霞
[导读]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结构,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更新。
        陈建霞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高考部,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结构,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更新。高考题目也不断的变化,湘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吸取了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优点,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教材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对于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分析和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湘版教材;教学策略
        前言:新教材非正文部分包含了许多简短但精炼、科学性、趣味性的教学材料,充当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教材主要介绍与教材有关的地理现象、知识和学史,教授学生与地理相关 科学技术以及运用。对于学生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教师而言,有较好的操作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通过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将活动与情景相结合,将活动作为新课导入教学,情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与课堂有机结合。教师将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将“‘镉米’”事件作为情景教学的内容,引入课堂。学生有自主学生的意识,主动探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把研究类的情景问题代入,提出观察日影的方法,与生活中的细节相结合,由于新教材内容活动类型多样,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方式上突破传统提问方法,还可以通过写观后感,黑板报、竞赛,演讲等方式组织活动。
在讲解到《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辩论的形式,有竞技精神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上进。教师下发任务,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主划分小组,抽签形式选择辩题以及对手。另一部分学生是组长,形成一个评委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教师参与到点评其中,对评比做出意见,但不占主要成分。评出胜负方,同时给予参与学生鼓励和精神鼓励。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学生锻炼组织能力,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将课堂的教学氛围推向一定的高度。在抓住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延伸到其他课外的知识,在《地球的宇宙环境》实践类课程,教师在上此课之前就应该提前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在闲余时间观察月相,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观察越月相的变化期间,做好相对应的记录。在学完课本课本内容时,学生自然会受到其中内容的解惑,在观察期间发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搜索资料,利用信息化的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提前解答,在课堂中即使再次出现,也能起到对知识巩固的作用。通过活动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或者补充,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知识与理论的运用能力。
二、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生自习学习
在新教学中活动的教学越来越多,一些典型案例出现在教材阅读中,教材每一处都是由编者老师精心编排的要学会充分利用,往往都有一定的代表作业。一些实际的案例,通常会成为典型案例为了方便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使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更生动。例如在课文提出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水分由多到少而造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中国从东往西植被覆盖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顺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并思考分析水分差异引起干湿度的差异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课本的增加的阅读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利用好教材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一些负担。在地理教学中创造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教学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实践案例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参观、访问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并且积累素材。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整理、解决、提出建议。使活动情景的创设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特点的结合,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因素。


面对课文《湿地资源的开放与保护》主要具有创设情境条件的活动下,教师指导学生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当应的活动。实际内容应该相对开放和民主,让学生参与到策划活动的过程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和老师进入交流和对话中,学生合作并讨论,相互补充和修改,在最终成果上达到共识。教师先提出问题,鸟类失去湿地会受到什么影响?谈一谈湿地蒸发对地区调节的作用是否赞成?学生在小组内设定论题,分别阐述自己的论点。通过收集材料和积累,教师留给学生的一定的学习时间,充分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彰显时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素质人才,人才不能只是理论人才,而是综合性人才。学生的终身发展,离不开对知识面的拓展。教师只是把知识和理论不断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精神不佳,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不能仅是满足学生的一时的求知需求,应付考试。高中期间,学习成绩是固然重要,面对高考应试考试的压力,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渴望程度高。如果学生只学会了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那么学习效率将得打折扣。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文科综合题型,综合性逐年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应得到重视。
作为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材料习惯和能力。不能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当中语文老师的任务,袖手旁观,使学科这就互相产生联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门学科的共同的努力,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肩负着职责,也是培养学生自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阅读“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作为活动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环境下了解大气温室效应的基本含义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设立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在阅读材料中概括知识,获取信息,再根据课文的阅读材料,对活动中提出的课后问题进行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分析。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运动方向”等材料。对于阅读材料可以对正文没有讲解清楚的部分,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具有鲜明的主题内容,并且富有趣味性。提高知识的拓展,来突破教材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材料,完善认知结构,充分掌握知识体系。
        四、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课程的改革,教师利用新教材落实课程的标准,严谨对待教学设计,教师重新审视教材的地位,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的学,重视教材中的“活动”情境。教师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符合时代要求,彰显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廖旭,张军.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模块教学设计——以“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54.
[2]胡茂永.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简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14-17.
[3]刘红叶,吴立,祖双凤.新经济环境下高中地理教材改革后图像系统特点与类型[J].经济师,2018(08):189-190+192.
[4]杨琴,朱金峰,秦趣.高师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探究——基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4-6.
[5]刘钱坤,张胜前.2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地球的运动”一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4):127-129.
[6]余培刚,方雨薇,夏白云.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基于人教版新旧高中地理教材的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02):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