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杨丽猛
[导读] 小学体育是我国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丽猛
        (江西省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巢实验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小学体育是我国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了解不够,运动安全意识淡薄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低等问题突出,小学生对体育教学普遍的缺乏兴趣,不利于小学生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而游戏教学是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此探讨小学体育课堂中怎样通过有效的体育游戏促进小学体育课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性

        体育游戏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效果,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体育游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会更高,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开展体育教学[1]。但怎样使得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有效、学生的参与度更高、通过游戏使得学生爱上体育运动,仍是需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将传统田径运动改编为体育游戏
        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结合,把简单的数学或语文知识融入进体育课堂中。比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竞争类游戏时,可以用现阶段所学数学,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原本两个不相干的科目结合起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比如长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恰当的改编,设计成一个游戏,名为龟兔赛跑,我们在乌龟的路径中设置路障,而在兔子的路径中设置时钟,乌龟落后兔子五十米时则兔子强制睡觉,而乌龟超过兔子五十米后兔子则可以再次追赶这种形式进行比赛,双方一共跑800米,最后200米不再设限,可以进行冲刺,但是路旁放上一些古诗词的横幅,要与教育有关,如《游子吟》、《悯农》之类的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诗句,学生需要边朗诵边跑步,朗诵错误就需要原地静止三秒。这样的比赛方法并非一味比拼速度。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对长跑这一田径项目的兴趣增长,同时可以让小学生明白一味的追求速度并不能取得胜利,在这样的比赛中也可以教会学生一些人生哲理,达到树人的目的。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2]。
二、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体育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如果有着兴趣加持则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的过于复杂的游戏活动肯定不合适,要避免他们对复杂游戏规则的厌烦心理,追求游戏的简洁,设计的体育游戏新颖有特色,让每个小学生都能通过游戏参与进入到体育的教学中来。如田径中的跳远,单纯的跳远学生是很难长期坚持的,而如果将跳远比赛改为跳河,将沙坑做成大海的模样,学生需要跳到对岸去,否则就会被海水淹没,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天性,更加乐于练习。

又例如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置竞争机制,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对赢的小组可以提出表扬,并找到输的小组中的闪光点,提出鼓励。比如一二三木头人,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六至八个人一组,在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这样简单的游戏明了易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很快上手,并投入到游戏中[3]。同类的还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拿来在体育课前热身,体育教师将学生分为八到十人的小组,通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奔跑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根据教学的体育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
        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人体育,如跳远,赛跑,有双人对抗,如乒乓球,因此游戏也可以分为对抗游戏、团体游戏、单人游戏等。如在体育课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篮球比比赛,为了防止学生受伤,可以改为两两组队,并考虑到小学生的体力,以先投中一颗球为胜利,进行篮球比赛,并设置奖品,如获胜队奖励两个棒棒糖。这可以使得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在竞争中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维。在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学生们可以不用精通每一项体育运动的方式,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运动的玩法,打好基础,将锻炼有益身心健康的思维深扎在小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今后长期的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四、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体质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方案
        每个小学生的体质不同,尤其是近年来,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不断下降,暴露了一些教育上的弊端。学生们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学习,体育锻炼时间被大幅度缩短。学生在家也多是上补习课或者做作业,基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所以,学校对学科时间分配进行改革,增加了体育课时的同时,还安排了大课间等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但是要充分实现体育课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作用,也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学生身体素质好的参与强度高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好的则参与强度低一些的体育锻炼。如身体好的学生可以踢足球,进行趣味足球比赛,或者绑腿赛跑,与同学绑腿腿后开展双人赛跑,锻炼默契性。而身体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拔河等方式开展体育锻炼,感受人多力量大,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
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新奇的教学手段,也是小学体育发展的必走的路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适合开展教学的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游戏使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提升,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栾晓玥.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田径,2020(08):67.
[2]蔡巧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64-65.
[3]吕金花.小学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17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