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
[摘 要] 技能竞赛作为中职人才培养的手段,对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具有积极作用,也是我们需重视和探索的课题。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和专业实际,以技能竞赛为手段,积极开展现场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演练,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发现、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技能竞赛 专业课教学 现场教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要求在近年来中职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原则上,为直接就业学生开设的实训实习教学时数不低于总时数的50%,为继续升学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教学时数不低于总时数的30%。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增加专业技能锻炼课时量。
二、当前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从初中到职校,学生接触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听讲加看书,再加做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学生对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经感到极度厌恶、害怕,对学习已投入不了感情。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巩固,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机械模仿。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因而放松了对课堂管理,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很多时候还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三、技能竞赛教学模式
每学期我校都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植物品种识别、施工放样、测量、木本嫁接、嫩枝扦插等技能竞赛,在指导老师辛勤辅导和学生积极准备下,均取得较好成绩。学校为学生技能竞赛提供了所有一切的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保证。学生在备赛和竞赛过程中,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步骤,技能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这样的学生一旦投放到招聘市场,都成为各家企业的抢手货,测量、施工放样获奖的学生马上被施工单位招聘为施工员,嫁接获奖的同学马上被果蔬种植大户聘为技术员,日薪达200-300元。
四、竞赛辅导教学模式对园林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现场教学,转变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竞赛辅导教学模式,学生部分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而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是教学的辅助形式。在职校的专业课的教学中,利用现场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新奇,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改变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新鲜感。我们有意识将专业课的课堂搬到了实习现场,在那儿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操作演练,而且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极大地加强了知识的感观认识。
这种新奇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觉得新鲜,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声、有色、有形、有实物的教学环境,符合职校学生好动不喜静的性格,对口的学习氛围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让他们对学习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比如在施工放样比赛课程教学过程中讲解到卵石路的施工,先将学生带到实训场地,利用山区农村的老卵石路和现代卵石路的比较,说明同样的材料,但价值不同,而价值的体现在于制作过程中的艺术含量的高低。
(二)利用现场教学,转变教育模式,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巩固专业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才可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要把教师提供的一切认识材料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运用。因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一边讲解知识,一边动手演练,力求将知识分解透彻和操作准备规范,让学生边听讲解边跟着操作,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掌握实践技能,并且非常牢固,达到了培养既能动手操作又懂理论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事实证明:苗木种植竞赛辅导中对苗木的种植过程,如果单纯地进行课堂理论讲解需要20多个学时,而且效果不好,不少学生记不清操作的流程,或是次序颠倒,或是操作不够规范,达不到标准。但通过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业流程,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能掌握理论又能熟练操作,达到了毕业后既能参与管理工作,又能当技术型人才的目标。通过现场教学,短短的几个学时的时间内,学生明白了种植过程中应该是:(1)先挖洞穴,掘出的土分层堆放,洞的形状、深浅、大小的标准如何确定;(2)树木移入洞穴前确定好欣赏面,利用实物——树木,明白欣赏面的概念;(3)树木定位后如何填土,利用对比实验说明分层填土,分层捣实的目的所在;(4)种好后如何打桩等[1]。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现场教学过程中,特意设置问题,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加深印象。比如在种植穴的挖掘比赛过程中,按照我们的一般的挖掘习惯,洞穴的形状往往挖成“V”字形,但教材里却要求洞穴的上下口径相一致,也就是洞穴呈“U”字形。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操作,等到移栽的苗木放进去后,再让学生拔出来,去主动发现问题。结果知道了,树木的土球底部和洞穴的底部未能紧密地结合,而是被搁浅了。在学习讨论时,学生已经明白了树木的土球和移栽地的土壤紧密结合是树木移栽成活的关键。“U”字形洞穴易使土球和四周的土壤贴合,而“V”字形洞穴土球底部和土壤间留有空隙,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
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具有较强的技术应有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而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获得,需要职校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2]其中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有些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经验,学生需要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反复训练中才有可能掌握。学校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不但造就了一支肯吃苦、爱专业、懂科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有着系统的专业理论,同时定期下企业锻炼,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始终跟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学校在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中逐渐建立了多个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技能训练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园林专业课中进行现场教学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王小林,园林绿化施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
2. 郭耀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职业与教育,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