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熊永麟
[导读] 在传统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历史人物的学习,只关注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点的记忆
        熊永麟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中学 516121
        摘要:在传统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历史人物的学习,只关注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同时,部分教师对历史人物的教学也是简单带过,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不够深入。为了有效开展历史人物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基于历史人物教学的不足,从教学目标、内容、情境以及活动方面,积极探讨如何落实历史人物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人物;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引言
        人类历史本质上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究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的人文学科,归根到底就是人学。正如保罗·利科所言:“历史试图理解和解释的东西是人,远离我们的过去是人的过去。”赵亚夫老师曾说:“历史学科教育的特点,如果没有人,不能从人的行为方面着眼教学的话,很难做到教学的有效性。”纵观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教学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的变化,历史教学理念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以进人的终身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大部分教师仍按照“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传统模式讲述,偏重事件和结论,历史教学思路僵化,历史课堂“人”味缺失,故此,本文对初中历史人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1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人物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指那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就一事而论,不可将复杂的历史人物简单化,亦不可将多变的历史人物固定化,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正确、全面地历史人物评价对于学生发展历史思维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教学中的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往往受制于史料的局限性,学生难以将研究视线拉长,故而无法准确提炼历史人物形象。此外,教师还常常忽略了让学生养成理性的辩证思维去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经常性地进行情感说教,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标准答案”,这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前文所述的嵌入史料并非简单地堆砌史料,引入史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穿越历史长河,代入到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应鼓励和尊重学生从真实史料提炼出主体经验,在学生的思维认同基础之下,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才能够被学生真正接受。
        2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有效策略
        2.1在明确历史教学目标时关注要学习的历史人物
        一切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唯有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历史教学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平稳推进。可见,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历史人物教学效果,就必须明确历史人物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历史人物,为学生明确历史人物研究的对象。

在明确历史人物教学目标时,教师先要结合历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锁定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展开一系列的历史人物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历史人物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应认真、系统地钻研课时内容,明白其地位及作用,然后根据课时内容,设定具体的历史人物教学目标。课时内容中提到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也讲述了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在虎门销烟的壮举。教师在进行目标预设时,就可锁定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林则徐的了解深刻感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民族英雄遭遇的不幸以及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事件的理解。
        2.2历史故事人物导入教学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时候,融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可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本节内容,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合的历史故事,以故事作为铺垫,引进本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氛围中,进入到历史课堂学习中。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前导入为例,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出示嘎仙洞石刻图片,将“拓跋焘嘎仙洞祭祖”的故事引入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完这一历史故事之后,就乘机提出了问题:“嘎仙洞远在大兴安岭,为什么北魏政权建立在洛阳?”如此一来,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程的学习,真正达到了设疑、激趣的效果,实现了高效的课前导入,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2.3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历史人物形象
        历史课程教学时间较短,教师可以展现的历史人物事件并不多,这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因此,为了弥补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课外历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历史人物的探究,从而拓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大课间、课余休闲时间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历史人物专题讲座,或者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历史人物话剧的表演等,从而将已学过的历史人物重新演绎,将重要的历史人物事迹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整体上认知历史人物。例如,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感人的历史人物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话剧表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背后的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在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宝贵的思想品质,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情境以及活动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学英.有“信度、温度、深度”的历史人物教学案例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4).
        [2]孙晨露.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
        [3]杨雨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D].信阳师范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