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强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 山东潍坊 262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对人们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历史解释能力则是一个人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一环。作为高中生素养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解释,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必须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主要时间精力聚焦到如何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上来。基于此,对高中历史课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框架构建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模式的探索
引言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历史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史料解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史料解读背景进行教学,通过认真分析史料资料,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及感受,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及理解。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课本的历史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教学需求,结合史料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既是良好的知识储备,又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历史学科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及故事,这些史料在课本中一一呈现,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打破教学的局限性,给予学生全新的教学视觉。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发展现状
根据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得知高中历史试题对史料的应用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史料教学的应用。首先,高中历史课程安排较少,许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史料的讲解。其次,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为补充课外史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必要,因此,在课前准备时就完全忽略了对史料的收集。此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学中的应用。
三、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进行史料对比,锻炼整体思维
当前,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根据课本的提示进行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很容易造成史料覆盖的范围还不是很充分,高中生对相关历史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搜集相关的史料信息,推动学生对有关历史史实的认识和判断更加全面系统,避免错误的得出武断的结论。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时,除了讲解课本内容和《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内容以外,还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船长日记、地理信息图集、非洲情况记录、美洲情况记录等史料,引导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主要任务、沿线国家、影响范围等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并通过对比同一时代不同人物的具体描述,来认识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复杂过程和对日后的巨大影响。
(二)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于历史学科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教材中的史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外的史料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史料进行思考。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史料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补充相应的史料,利用图片、视频来展示鸦片战争时的状况,分析战争的进程和战争下的国内环境。这样直观而生动的史料呈现可以增加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信息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
(三)让学生讨论和验证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史料是历史的记录,是解读历史的工具。
但是,在史料形成过程中,受环境、记录者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关于历史的记录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观色彩。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记录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录,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所以,在史料实证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史料收集能力,引导学生用史料分析、解读历史,还要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史料进行验证与讨论,让学生在验证史料真实性的同时,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焚书坑儒。关于焚书坑儒,《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中说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但是一些史书中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关于坑儒,有的人认为,秦始皇暴虐凶残,杀了上万儒生。但是司马光认为,秦始皇坑儒,杀的主要是坑蒙拐骗的术士,杀死的人也不过数百人,根本没有上万人。结合史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分析谁对谁错,了解焚书坑儒的真相,分享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证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结合史料背景进行学习延伸
如果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只将目光锁定在教材和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也不利于扩展历史教学空间。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理念,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仅仅单纯地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价值观进行判断,学生的历史理论分析能力得不到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高中历史学习中很多人物是否具有反复思考的价值,教材上对于历史人物的描述往往不多,学生只有通过解读史料背景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实在当时的年代思想是很先进的,但是却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思想,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史料重新认识历史事件。
(五)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
教师进行史料教学,还要教会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对学生来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总结和归纳相关的史料,能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讲解战争史和军事史章节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史料可以从农业、工业、社会保障各方面进行归纳,得出的结论显然更有说服力。如,在讲解北洋军阀统治这段章节时,要引入袁世凯相关史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料,作为封建社会结束后,统治中国的第一股势力,北洋军阀的存在和灭亡都是迅速的,它是封建王朝的思想与国家机器的畸形产物,更是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外国军事及经济干涉后不完全觉醒的助推器。战乱与繁荣两个本不该同时存在的概念,在北洋军阀时期共存,其对内和对外政策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即退缩又有抗争、即守旧又有突破,这值得深思与探讨。教师要借助史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认识到民主革命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觉醒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混乱与挣扎,更是血与火的探索与新生。
结束语
总的来说,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拓展延伸,更是直接生动地反映历史真相的良好表现,通过结合不同的历史史料进行历史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实现历史知识的有效转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91.
[2]赵振波.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47.
[3]苏世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J].高考,2019(36):80.
[4]马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2019(35):88.
[5]李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分析[J].发展,201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