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合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教育研究室 530299
【内容摘要】广西自治区重点课题《《立足乡土,开发农村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历经近十年的研究推广,构建了习作教学五个步骤:兴趣、观察、积累、指导、修改,改变习作教学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困难。为改变习作模式固化,习作时学生言不由衷?我们探索“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表达的真实性和个体感受,从培养观察兴趣、有意识重点观察、生活观察、多样化捕捉生活素材、做特色日记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此转变套作的问题,学生习作变得新鲜灵动,让习作教学真正回归儿童本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习作 观察 素材 日记 空谈与创新
小学习作教学缺乏针对性,缺乏系统化,缺少良好的习作氛围等问题导致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学生习作兴趣不浓,选材和积累素材较贫乏,习作表达干巴没血肉,习作修改“动眼不动手”等问题导致习作质量较差;教师习作教学课指导与评改脱节,缺少教与学的快乐习作模式,缺少作文教学的突变与创新等问题制约习作教学的发展。本文仅从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高习作能力进行论述。
老舍先生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因为缺少观察,学生们感觉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因为缺少观察,学生们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套作硬背的情况特别严重。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效观察成为解决习作教学的第二关——观察关。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
针对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如: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开展与城里孩子认领动物活动,开展扶老助残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和感兴趣的话题先进行相互交流,然后再写一写。在玩中写,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充实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愉悦了学生的写作过程。不仅避免了作文课的单调、枯燥,又能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2.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敬老院, 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对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像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就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3.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如农村的孩子熟悉田园、菜园、果园等乐园,熟悉黄牛、鸭子、西瓜、松树等动植物,熟悉栽种、除草、收获等农事,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情趣、植物的形状和作用。城市孩子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体验性活动,多做家务活,多与父母一起活动,多融入生活。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4.观察多样化培养学生捕捉素材能力。
观察多样化可以加强捕捉素材能力,采取随意观察、主题观察、捕捉发现观察、连续观察、重点观察、按顺序观察等等多种观察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经常性的问题进行观察。随意观察重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每天随意观察生活中一件事或一个人、一种动物,只要是有趣的,都通过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主题观察是每个月进行二次主题观察活动,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表达能力。带孩子们深入到社会大环境中进行捕捉发现观察,学生们可以自己捕捉活动现场中出现的观察对象,既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顺序观察可以培养学生习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可以让学生熟悉观察的有效方法。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5.坚持写观察日记。
只观察不记录,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人物、事件、生动的场面就会象天上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当用到的时侯再去回忆,就会觉得朦朦胧胧,很难提笔成文。如果把每天感动的事情写下来,写文章就会有丰厚的素材基础。另外,还应当看到,写观察日记,不单是锻炼观察能力的问题,也是一种对观察内容的思考,写多了,也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写下来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然事件不必惊天动地,语言不必华丽动人,但是这一件件小事成了学生作文的素材。可以进行“漂流日记”、“优秀日记”展评等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内驱力。
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感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对生活的再现,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