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情绪与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陈秀丽
[导读] 在课堂上,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情绪
        陈秀丽
        南宁市新际路小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情绪。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课前有充分准备,课中就能出色发挥,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出色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课后认真进行反思,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情绪  课堂教学
        【正文】
        一堂好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更是一个充分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而教师能否把课上得精彩,上得有质量,除了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有密切关系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在课堂上是否有着良好的授课情绪,因为只有在心境平和、愉悦的情况下,才能使教师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表达流畅,才能以最佳状态完成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前充分准备
        课前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而且对整堂课保持师生良好情绪都有促进作用。为此必须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即调整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尽量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消除疲劳保持精神饱满。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备好课,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一般说来,钻研教材越深透,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得越周全,越有新颖性,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并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某些干扰现象有思想准备和应付措施,就会对上课越充满信心,从而以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
        二、课中出色发挥
        教师的教学情绪会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必要的调节,以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前苏联学者别利钦指出,教师“一跨进教室的门坎,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您要是情绪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教师情绪的好坏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悲哀、烦躁、愤怒、失望等种种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毫无疑问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的心境,显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课堂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要教师做出友好的表率。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站在门口,教室里闹哄哄的,“活宝”刘顺彬在他的座位上手舞足蹈、侃侃而谈,几个男生在附和,其他学生在笑,课前准备极差!我忍不住发火了,大声地斥责学生。接下来上课,我发现,学生很慌乱,很紧张,不回答,不反馈,课堂气氛很沉闷。不行!这样下去岂不是白白浪费我精心准备的课了吗?我要好好利用“活宝”好动的特点,我临时调整了上课的思路,请刘顺彬和另一个男生分角色表演小嘎子与小胖墩比赛摔跤的情节。由于我动情地旁白,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刘顺彬真的很有表演天赋,他把小嘎子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不禁笑了,同学们也笑了。我收获一个惊喜:学生们高兴、愉快地参与教学,积极地思考,踊跃地举手,课堂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是教学方式的主体。如果教师心情不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就会出现情感的冷淡,行为的漠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动辄训斥,甚至失去理智,出现“心灵施暴”,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疏远僵化,无法做到师生心灵的沟通。近年出现的生伤师案件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心灵的伤害。不难看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亟待掌握的一门学问。


(二)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出色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每节课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突发事件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而能否出色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们都深知,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不是自己所愿意看到的,一旦出现,教师恐怕都毫无准备。这个时候,教师往往会显得心烦意躁、心不在焉、甚至怒发冲冠,倘若任其情绪发展下去,一般都难以很好处理事件。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要想让突发事件变成这节课的亮点,教师就必须学会稳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一节课上,我认真讲评试卷,要求学生写对的用红笔打“√”,错的改正,并不时走到学生当中加以指导。这时班长廖鹏叫起来:“老师,刘增添的试卷变成‘鬼画符’了。”旁边的几个学生好奇地围着刘增添看他的试卷,哈哈大笑起来。我连忙走到刘增添身边,看到他的试卷时,气得火冒三丈,试卷的一页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再翻过另一页,阅读题的字是“鸡扒屎”,但是作文的字迹工整。明眼人就看得出作文不是他自己写的。我瞪着刘增添,手指用力敲着试卷,心里想:不认真写试卷就罢了,还让别人帮写,真不可忍受!他的脸也不红,就在那里傻笑,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要沉住气,沉住气!跟这‘宝贝’生气是没有用的,全班学生在看着我呢!”我暗暗提醒自己。我重新看这张试卷,突然灵机一动,指着作文的字说:“你是不是也想写这么漂亮的字?”他看着我,再看看试卷,脸红了,低下头应了一声:“嗯”。这时我的心一震:有救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有这样的心,老师很高兴,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的,加油!”他点点头。接着,我对全班进行教育,写试卷时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我找来一张空白的试卷让他在我讲评时重新写。我边讲评边关注他,这孩有进步!不再是“鬼画符”了。这样,本来是一次生气事件,却转化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使自己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教师要暗示自己,保持自己的耐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信只要耐心地引导,会出现好的局面的,也可以稍微停顿一下,一方面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稳定课堂气氛;也可以用讲个笑话、说个谜语、做做游戏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拥有最佳的情绪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因此,一堂好课,教师的心情必定是良好的,教师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态度亲切,面部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丰富的例证、精炼的板书讲授课堂内容;学生则能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讲课,就会产生情绪的共鸣,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踊跃举手、大胆回答问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氛围。教师把微笑传递给他们,学生也会以真诚的微笑回报给你。教师用手摸摸学生的脑袋,拍拍学生的肩膀,就会有一双双求知欲的眼神让你有充实的满足感、幸福感。教师的积极情绪有助于自己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课堂效果得以提升。学生在心情舒畅时,也会焕发学习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的灵感,促进学习的效率。反之,教师的任何消极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如果控制不当或不能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就无法正常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将会功亏一篑。
        三、课后认真反思
        一堂课下来或是感到满意,或感教有所失,或认为平常等心理现象是存在的。教师要多反思自己,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几方面对学生有何影响,加强与学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是教师良好心境形成的基础。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平时,注重健康向上的心理养成,多加强学习,少计较个人得失。因为健康向上的心理对于营造和保持良好心境也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上,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