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陈芙蓉
[导读]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
        陈芙蓉
        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854000
        【摘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维度。立体几何是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基于应试压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束缚在做题中,片面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针对此,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结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相关内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要求,并从不同的维度探究、设计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引言
        对于立体几何来说,它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也是广大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点。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几何教学进行探究,在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知识,让学生具备真实的知识体验。因此,现阶段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要考虑到立体几何内容的本质,主要是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我们通常熟悉的数学语言、符号语言,才能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特征。大多数的高中生由于受到思维能力的影响,在高中阶段他们的思维并不成熟,在立体几何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不可能通过现象看到立体图形的本质。例如,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设某个立体图形两边平行,这时在学生观察平面图形时发现,它并不是平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想象力,更好地判断和理解图形。然而这种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正是学生所缺少的,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无论是五彩缤纷现实世界的建筑,还是太空天体,从居家的各种生活用品,再到微观世界的分子结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这就使得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全面理解复杂的几何形状,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在知识教学中立足数学核心素养
        知识教学是基础层面的教学,也是最根本的教学.在教学中,要结合立体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立体几何定义、性质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将几何性质特征与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探索立体几何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提高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能力。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站在高观点下统筹规划好达成教学目标的每一个步骤,抓住知识的本质,渗透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认真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结合“四基”、“四能”,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核心素养细化分解,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立体几何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境,提炼问题,并启发学生分析、探究,构建模型,在完成模型论证后回归现实问题,展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在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要做好问题铺垫,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例如题目:某企业要建设一个仓库,根据图纸可知仓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正四棱锥,下部分是一个正四棱柱,要求正四棱柱的高度是正四棱锥的4倍,已知正四棱柱的边长为6米,整个仓库的高为2米,则仓库的容积式多少?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信息,并探究容积的相关模型。其次,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抽象思考,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与验证。在上述问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推理对正四棱锥和正四棱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以完成建模。最后,引导学生回归实际问题,结合题目对数学模型进行辨析,分析模型的应用价值,同时教师还应做好问题的拓展与延伸,结合数学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变式,对不同条件下模型的应用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深化对模型的认知,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是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潜在的教学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在立体几何知识讲解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介绍本章的知识、内容、结构框架,实验科学的方式展示数学文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引言课的作用。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背景资料的讲解,不能为了怕影响进度,使得备课不充分,没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认识,仓促上阵,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相关的功能。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知识碎片化功能,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探讨。其次,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理论使得高中数学以及立体几何教学更加完善,可以按照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思想。在立体几何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创设情景,实现问题的提出,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好地解读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课后开展积极的点评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节课学习的典型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内容和价值方法的创新,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举例说明,悟出立体几何的内涵,让学生找到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不能单纯地依靠讲解,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感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要将几何模型视为重要载体,带领学生更好地观察、讨论、归纳研究几何问题。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技能,更好地感悟知识的内容,形成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立体几何教学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找到立体几何知识的本质和实践经验,全面形成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教学实践,精心设计情境,体会知识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数学教学背后问题,把握数学的文化价值,积极地创设数学解题,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直观想象的培养———借助正方体探究一类立体几何问题[J].中学数学月刊,2019(1)
        [2]周秋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看立体几何引言课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2018(9):1.
        [3]严振君.思维在交流中提升素养在探究中发展———一道解析几何模考题的多视角探求与思考[J].中学数学,2019(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