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冯仕红
[导读] 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详细地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后再解决问题
        冯仕红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平田小学  561012
        摘要: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详细地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后再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保持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以确保积极的参与学习。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小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堂中都是以教师的想法和思路展开教学的,尤其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时,都是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之后,就开始相关的习题训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缺少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独立思考。一般来说,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而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一般能够在进行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抓住重要的方面进行条理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已经是教师进行分析简化过的,学生只需要进行一个接受的过程,需要进行一个知识分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承担更加具有主动性的一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自主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独立性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激发人们潜能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其次,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锻炼其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而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发散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
        兴趣是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最大动力,若没有兴趣,学生会认为学习乏味枯燥,难以坚持。数学知识大多是前人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比较抽象,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真思考。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加入思考和讨论的队伍中,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而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小明打算去文具店买文具。他看到文具店里的文具价格分别是:铅笔1元一支,橡皮2元一个,文具盒5元一个。而小明的妈妈一共给了小明10元。

如果小明想把10元都花掉,可以买哪些文具呢?”教师可以根据例题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让三名学生拿着数量足够的文具上台扮演文具店售货员,然后让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购买文具,进行场景模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可以让扮演顾客的学生说出自己购买文具的想法。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能锻炼其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育模式
        教学模式要跟着现代教育发展走,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什么,教学模式就要相应地革新以达到教学的最佳。一节课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无效的。因此,要科学设计教学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课堂、认真思考与探索。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讲解中,可以组织趣味活动,增加师生互动与交流。如明天有一位同学要举办一个生日party,生日当然是少不了要吃蛋糕的,要分蛋糕当然就要切开才能分配,它可以分的不均匀,于是画出一个圆形蛋糕再“切开”并把它分给学生们,学生拿到属于自己所占份额的“蛋糕”,并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再通过分析得出分量。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主动思考,形成独立思考习惯,为学习奠定基础。又如,在“乘法知识”的讲解中,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导入问题,如“3+3+3+3+3=?”,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进入思考状态并进行解答。当有学生在思考后有了答案时,再把新的计算方式抛给学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着,并认识到数学运算的方式都是有关系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缩短复习时间,让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更好的培养。
        (三)和生活相联系,科学应用数学知识
        教授学生知识,解决学生学习困惑是教师的责任,虽然教师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教师在制作教案时,仍要以考纲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让其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也可以将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让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总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还要使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应结合新课程改革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齐爱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75.
        [2]张秀萍.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26):118.
        [3]蔡文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3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