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彭仁萃
[导读] 语文读写能力贯穿于整个汉语学习的高中阶段,在整体汉语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彭仁萃
        安徽省广德市广德三中德三中     242200
        摘要:语文读写能力贯穿于整个汉语学习的高中阶段,在整体汉语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的针对性。为了促进学生语言文学的核心素养的提高,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关键词: 读写结合;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通过语言和写作,人们可以最大程度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进展并不乐观,读写脱节已成为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构建合理有效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机融合。
        一、发挥引导作用,科学指导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决定写作能否良好进行的基本因素。高中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并广泛阅读书籍,然后才能撰写精彩的文章。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汉语学科教学中都专门安排了写作指导课程,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学生的阅读指导,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导致一些高中生的阅读方法缺乏科学性,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的阅读行为提供科学指导,安排特殊的阅读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内容,认真阅读,使阅读能力稳步提高。同时,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根据书籍内容的不同主题对文章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这篇散文中的语言和手法进行分析,在学生掌握文章的特点后,向学生推荐与这篇文章类似的现代散文,或同样出自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文章,学生通过课下阅读,可以扩大阅读范围,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把握其特点和风格,尝试对其进行仿写,以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选择文章,运用想象续写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有趣又引人深思的小说,这都可以作为学生文章续写的素材。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教师可以科学的选择文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对文章进行创造性续写。在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情境营造氛围,将教材中戏剧性的小说情节进行生动的还原和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风格,梳理文章线索,为文章的续写再创造工作打下先行基础。

学生在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文章中,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对文章的再创造过程中,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有所激发,这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写作才华,突破了读写之间的限制,还实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特色鲜明,契诃夫通过生动的“套中人”形象的塑造,讽刺和鞭挞别里科夫之流以及产生他们这种畸形性格的反动时代。因而教师可以将其选为学生续写的素材,独立思考判断影响文章中人物行为的依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形象的心理和态度,尝试用讽刺意味和戏剧性创作文字。在这续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致地分析人物形象和行为,也能激发出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转变传统理念,鼓励反向读写
        在基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还要更新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反向读写,构建创造型课堂氛围。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长期受僵化死板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阅读和写作时普遍缺乏创造性,致使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千篇一律。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反向读写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实现创新型写作。
        在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思辨型文章《拿来主义》时,由于文章中存在大量的思辨元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进行反向读写的素材,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观点的内涵和意义,并从自身角度出发,划分小组,进行辩论,然后对辩论过程中涌现的各种观点进行整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的反向写作,这对推动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反向读写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文章,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重新解构,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
        四、激发学生思维,鼓励生成读写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语文教材的选文也越来越科学规范,选文内容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文章的结尾都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鼓励学生进行生成性读写,在文章结尾的留白空间中,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为后续写作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文章结尾,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章所处的时代,思考人物结局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进行生成性读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有所拓宽,社会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总而言之,读写能力是教育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满足他们的认知规律和需求。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指导阅读,想象连续写作,逆向阅读,写作,产生阅读,体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
    [2]张桂生.读写结合在高中新课改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