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活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李强
[导读]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强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   衢州 324400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地将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最终保证学生的语言构建能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生活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课堂;实践与思考
引言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倡导教学回归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通过充满生活意蕴的情景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和训练学生获取参与现实生活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而语文又时时联系生活。高中语文“生活课堂”旨在通过设置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乐在其中;通过分组合作开展生活化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设疑、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种深入探究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效果好起来。
一、生活课堂特征
        有效教学情境授课方式具有显著的生活化特征,教师需要将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与现实因素进行融合,达到紧密连接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确语文知识的基础用途,并提高对内容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时,将情境设计与生活元素进行结合,有利于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从日常中探索语文学习的相关元素,进一步强化自身实践技能,达到丰富个人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应当更加重视自身的学习倾向,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强化知识应用效果,达到贴近教学要求的目标。教师需要注意结合新高考内容,深入挖掘生活元素,使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情境授课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好,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有的学生在现代文学习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在古代文学习中问题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这样的差异性,教学一概而论,导致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还理解得不透彻。高中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学习量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摸不到方向,抓不住重点,事倍功半,学习效率不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对学生一概而论,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缺乏交流的教学方式将语文课堂“一分为二”,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当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套用教师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模式,和当下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不一致,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一对一的分析,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找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高中语文生活课堂的实践思考
        (一)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创设生活化情景
        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教师若能把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与教科书上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必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建构运用能力下的生活化教学
        语言建构运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主要能力,所以为促进学生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阅读教学为载体,切实开展生活化的阅读活动,他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促进自身在语言组织、表达、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合理强化生活元素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质量。通过发挥教学情境策略的生活化特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与知识内容的关联,激发他们的主观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同时,情境的创设与生活元素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在高中语文的知识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研究,明确写作方式的意义与作者的思想状态。通过适当融入生活化内容元素,有利于学生快速明晰文章内涵,建立对应的日常体系,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效果。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评价体系的新要求,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适应社会的效果。因此,合理融入日常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认知与技能提升,达到新高考的基础要求。
        (四)课堂上创设特定的师生对话和小组合作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师生对话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应该尽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类型多属于教师中心式和命令式,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只有提高课堂对话的生活性、情感性,才能完善师生对话。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的方式成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大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多为5到10分钟,次数多为四五次,少的两次。小组编排按两种方式进行:教师分配式,自由选择式。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小组选择的讨论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既要紧密结合课文,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教育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五)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中,收录了大量精美的篇章,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为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用美丽的双眼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创造更多的美,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中,有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精神世界的充实。
        (六)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中包括了科学精神,许多老师以为科学精神归于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但其实是指每个学科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以及提升,需要老师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所谓逻辑思辨,也就是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所在,并通过辩证得到正确答案。语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没有数学这一学科强,但文字组合在一起后,不同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思维运转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容易曲解问题的意思,进而无法获得正确答案,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想要解决上述现象,老师就必须基于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运转能力。
结束语
        总之,“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生活性,多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注意启发学生关注生活,既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蕾.浅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8):27-28.
    [2]于喜青.探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03):48-49.
    [3]冷静.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163.
    [4]张骞月.谈与生活结合的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8):69.
    [5]李燕.生活化教学让高中语文课堂更生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