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 链接生活——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杨雪梅
[导读]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也愈加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逐步将德育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
        杨雪梅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也愈加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逐步将德育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作为教育内容中以提升内在修养为主的环节,其更加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言行举止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亲身生活入手分析和制定相关的教育策略,全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生活实际;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犹如一棵向阳生长的小树苗,他们渴望阳光,渴望被呵护。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意识发展并不完善,此阶段的他们最容易受到生活中一些不良现氛围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阶段就应当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以便让小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较为完善的品格,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很裨益。本文重点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进行深度分析,将他们的实际生活延展成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针对如何巧妙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土壤——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学生生活中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中度过,自然也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德育教育工作场。下文笔者将通过从学习生活、集体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学习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存在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的现象。因此,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任务便是,让学生能够“知学、善学、爱学”。笔者认为,小学生不喜欢学习的根本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并没有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应当立足他们的生活实际,尽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入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如生活实物、场景化模拟等等,努力让学生发掘到学习中一些与自己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从而有效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引导学生思维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类比的方式,有效将学生的思维意识与实际生活串联起来,顺势引导他们的思维路线,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二)集体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维发展、团队协作的社会,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集体的互相帮助。因此,在小学的时候就培养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二胎政策的开放,但是大多数80、90后爸爸妈妈,迫于生活压力,更多的选择抚养一个孩子。在这种家庭模式下,这些独生子女自然也就成了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身上有很多令人头疼的不良行为习惯,如自私、霸道、脾气怪异、不合群等等。由于这些学生长期脱离集体生活独自学习生活,拥有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长期以往的发展下去,严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这种长期生活在“被骄纵、被宠溺”的家庭生活中,想要让他们懂得分享、懂得奉献,就必须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如,临近节假日的时候,相关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主题,多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一定的集体活动,如国庆节的时候,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的主题班会。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一定的分组,努力把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小组当中去,让他们跟随小组的节目安排,担任一些角色,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助,引导他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班会的良性开展,教育者还应给各个小组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如:当其他人发言的时候,不准随意打断;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应当提前举手,待其他学生回答完毕后,再进行发言;尊重、听从组长的安排,不可一意孤行……
        给他们制定一定的集体规则,让他们在“规矩”当中去体验和感受自己作为一份子的职责和义务,助力他们在规则当中健康成长。
        二、德育的基础成长所——家庭生活
        除了学校生活,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自然就是家庭。班子认为,想要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除了要依托学校这一重要土壤,更多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构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学校和家庭互相协作的教育模式,重点发挥学校的指导职责,以及家庭的辅助功效,全力为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加油助威。下文笔者以家庭内生活与家庭户外活动为切入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家庭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学生不良生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大多源自家庭环境的影响,或长辈的溺爱、家长的忽视等等。通过学校教育管理者的严格观察和深度分析,找寻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再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直连等方式,给全体的家长制定教育管理方针,以期达到良好抑制和定向正确引导的作用。
        第一,生活自理,让家长懂得溺爱与宠爱的区别,争取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自理和自立。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床铺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作业自己整理等等;此外,还应锻炼他们自主帮助家庭贡献力量的意识,如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收拾衣服、清洗碗筷、打扫卫生的习惯和意识。
        第二,尊敬长辈,懂得尊老爱幼的意义,如见到长辈要勤问好,积极帮助长辈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又如耐心听从长辈的教育,听从家长的安排,不任性妄行,一意孤行等等。
        通过学校指导和家庭的积极配合,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健康、快乐”的家庭成长环境,让他们懂得自立自强,尊老爱幼,从而成为合格的家庭一份子。
        (二)家庭户外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家庭中的户外活动,更多的考验的是学生基本的社会规则意识。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不少“熊孩子”的形象深入人手,其实,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所折射出的便是一个畸形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小学生都能变成人人夸的“好孩子”,学校教育者应当及时跟父母进行沟通,提醒父母以身作则,通过给孩子树立优秀榜样的方式,让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公共生活礼仪,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促进公共事业的正常开展(志愿者、公益事业)等等。
        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敬畏法律的意识,从小就让他们做一名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良好公民,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矢志不渝地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立足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搭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平台,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以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从而助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小学德育的生活化途径探索[J]. 吕晓燕.  文教资料. 2016(32)
        [2]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 刘景标.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12)
        [3]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 吴小燕.  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