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敬华
[导读] 阅读是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和产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理解过程
        王敬华
        广东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     524094
        摘要:阅读是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和产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理解过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即使能读懂文章,也会有个别重难点句子不能理解。在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学生不会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题难度加大,学生就更理解不了文章的大意。因此教师更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内容深入与进度缓慢之间的矛盾
        语文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课程,很多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很多感悟是教师通过由浅入深进行引导实现的。从朗读课本的识文断句到理解内容,到对生字词的解读,从生字词的解读到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下,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如果每一个环节都精耕细作,对于农村教学基础薄弱的地区可能会十分艰难。单凭教师走马观花的教学,实现不了内容的深入和主旨的升华,但是逐一拆开全面理解,教学进度又会受到影响。
        (二)呆板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刚从学前班升到小学,喜欢玩耍,没有新鲜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吸引学生。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学生对于故事类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简单的板书和枯燥的课堂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立足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明确文章的细节
        语文的阅读需要将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文章的整体布局出发来对文章进行研读。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文章,文章之间的各个内容都有一定的串联互相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做的是从文章的整体进行细读,正确的把握文章整体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对这一篇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确其背后所存在的意义内涵。文本细读也需要理解文章整体的文意,明白文章所讲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整体意义来对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来进行一定的研究阅读,明白这一篇文章中所存在的美感与技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魅力所在。一篇好的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都值得深思,因而我们需要在把握整体文意的情况下,对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来进行阅读与研究,细细品味每一句话与每一个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明白文章中这次语句的运用的独到之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而且学生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的情况下,来用想象填补文章中的空白,将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脑海中具象化,从而帮助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把握文章中所存在的关键词,找出文章的关键词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这种立足整体的文本细读教学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让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找出这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根据文章的关键词来让学生通读文章对文章的整体进行一个大体的理解,让学生先明白这一篇文章讲了什么,然后教师应让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仔细的进行阅读,让学生自行品味作者在写这一篇文章时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一篇文章中所含有的意义与内涵,并让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意义与文章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将相关的语句标注出来,然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理解错误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纠正,让学生可以正确地把握这一篇文章的情感与内涵。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将这一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在脑海中描绘出来,让学生对于这一篇文章所讲的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教师对文本作者的情感进行还原
        部分教师对阅读的讲解都是直接对重要句子进行分析,采用的都是一般的分析方法,但是都会有特殊的时候,答案还是不能够偏离文本本身,所有的回答学生都应该在了解文章,并且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才能够进行,而不是直接采用教师教授的那些方式生搬硬套去套句子,那就完全忽视了原文,这样的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直接进行知识性的总结,也不能一味强调在知识技巧上面花心思,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有抓住了主要脉搏,才能够在后面的答题上得心应手。比如,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讲授的时候,除了第一遍让学生浏览全文,对文章大致有了了解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进行细读,一字一句地朗读、分析,通过这种细致的教学方式,联系上每一句话,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清楚,通过逻辑的梳理,层层的分析,学生会对文章展现出来的情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情景再现,深入思考,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这才能够达到文本细读的要求和目的。
        (三)自主探究,促进文本解读
        从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来看,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探索,以期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能力均可以得到加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尚未完善,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基本的探究思路。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文本探索活动。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方式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引导性的问题:文中是如何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的,从这样的外貌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战士;看到老班长吃鱼骨头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要重点写“我”呢;对于一个已经生了锈的鱼钩,为什么要说是“金色的鱼钩”呢?接着,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最终,通过自主思考与集思广益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结束语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获得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阶段特点,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旻洁.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3.
        [2]周丽梅.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与对策[J].学周刊,2020(02):112.
        [3]杨汝珍.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156.
        [4]程飞霞.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能力[J].新课程(上),2018(10):164.
        [5]魏蓉.浅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J].情感读本,2018(1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