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功利的完美融合——论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思辨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1戈庆华 2周丽
[导读]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大多写于贬谪和外任时期,其外在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形象
        1戈庆华   2周丽
        1滁州中学
        2滁州实验中学  
                        
        【摘要】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大多写于贬谪和外任时期,其外在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形象,内含潜在的功利性目的,含有丰富的兴寄寓意和忧国忧民情怀,功利和理思的特点既明显又隐藏很深。总体上刘禹锡诗歌艺术有的侧重审美表现,有的侧重功利色彩,亦有审美与功利俱佳的作品。
        【关键词】刘禹锡  咏史怀古诗  功利  寓意   审美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他既具有政治上的治世才能,又有文学家陶钧文思的涵养,不幸的是,刘禹锡的政治才能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而中途夭折,得不到充分的施展, 政治实践的缺憾,使刘禹锡转而在文学上苦心经营,抒发甘苦之性情,表达人生的况味和对历史命运政治现实的深入思考。梦得最有价值的几类诗歌咏史怀古诗大多写于贬谪和外任时期,其外在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形象,内含潜在的功利性目的,含有丰富的兴寄寓意和忧国忧民情怀,功利和理思的特点既明显又隐藏很深。
        一.咏史怀古诗大都作于贬谪朗州以及任夔州、和州刺史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禹锡虽不断在外地迁徙任职,但关注内政的政治热情并未减退,表现在怀古诗上,则时刻关照现实,有强烈的现实精神。以政治家的敏锐立场思考本朝的前途命运,以篇幅较小的近体诗体裁表现宏大丰富的历史内容,对朝代盛衰命运的思考,而非仅仅感慨一己之不遇,功名不遂与荣辱得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咏怀古迹抒发对王朝命运历史前途的思考,主要有《荆州道怀古》、《金陵五题》、《金陵怀古》、《台城怀古》、《西塞山怀古》等,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诗人描摹景物,给景物设色以及意境的营造中已将情感的倾向,批评的锋芒,理性的思绪和历史的思考融入其中,不露痕迹。如《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用凌云健笔勾勒出历史上的逐鹿争胜,对历史上谙弱不振王朝的唾弃。金陵“龙盘虎踞”,自古有帝王之气,但山川险峻阻挡不了国家衰亡的命运。“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暗示着英雄豪杰的霸业早已灰飞烟灭,而历史的见证者西塞山却巍然不动,依然如故,透露出繁华消尽,归于恒寂的人生况味和人世短暂,宇宙永恒的哲理思索。艺术上则打破了律体的相对静态平衡,用叙事手法,一气流转,叙议结合,纵横古今,婉转含蓄,气势上豪放雄健,被香山居士称为“骊龙之珠”。
        〈2〉歌咏历史上的明君贤相,希望任贤使能,以巩固统一政权。《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揭示了国事的盛衰系于明君贤相,是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诗歌的整体衰飒气息以及苍凉感受似乎隐喻本朝前代帝王励精图治,君臣协力,共同开创了繁荣昌盛的盛大局面,而王业难继,后世帝王懵懂懦弱,贤才难求,中兴局面越发渺茫,借咏历史遗迹一抒心中之块垒愤懑。《观八阵图》言外之意,国家的强盛需要智勇双全的贤臣良将的扶持守护。中唐社会,强藩林立,众藩逼主,对中央朝廷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挑衅,诗中诸葛亮有自寓成分,希望能如诸葛孔明一般,运筹帷幄,一举消藩。
        〈3〉对先皇的微讽及借咏史对本朝帝王缺失的劝戒和革除弊政之心。《华清词》、《马嵬行》、《翠微寺有感》、《三乡驿楼睹玄宗望女几山小臣斐然有感》等写前代帝王玄宗与贵妃事迹。对帝王的事迹和功过未作正面评论,只点出先王的游乐和仙逝,羽化登仙,“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三乡驿楼睹玄宗望女几山小臣斐然有感》),结有余韵,世间留下的恐怕不仅有玄宗诗词,更让人联想到玄宗的歌舞宴会,奢侈放纵生活。前期的开元盛世与后期的安史之乱形成强烈反差,战乱的爆发使国朝从盛世的颠峰跌入到生灵涂炭的低谷。对玄宗登仙企羡的委婉曲笔中透露出对战乱爆发,盛世不再的盛衰感叹,而玄宗难辞其咎,也有劝戒之意。
        〈4〉借咏史以抒怀,以历史暗喻现实,抒写对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愤懑。《经檀道济故垒》、《韩信庙》、《经伏波神祠》表达对历史上尽心尽力,功勋卓著的有为之臣檀道济、韩信、马援的谮毁、贬谪、屠戮的做法甚为不满。例如《韩信庙》:
        将略兵机万世雄,仓皇钟室叹良工。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现实隐喻性非常强,隐射“二王八司马”的被贬被杀。这显与诗人亲身经历的政治遭遇有关,高层政治体验对诗人心旌产生了触动震荡,诗人在短短的四句绝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现实政治意义。在艺术表现上《经檀道济故垒》重侧面描写,《韩信庙》为古今对照,《经伏波神祠》则渲染、烘托、对照相结合。三诗均重在评论,是诗人对历史思考的积淀,显得质实厚重,包蕴深厚的历史苍凉感。
《咏史二首》咏史以抒怀,第一首借汉朝任少卿事迹抒己坚贞不渝,独立不迁的品质个性,坚持着“世道如颓波,我心如砥柱”(《咏史二首》)的理想信念。第二首:“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才子贤士被斥,工于逢迎者受宠,世事混淆,贤愚颠倒,委婉道出时代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明写历史,暗喻现实,贾谊、房绾的不同遭际,正是元和时期锐志改革社会的志士仁人遭谗被逐,谗佞之徒占据要津的真实写照”。[9]
        除以上几方面外,还有《咏古二首有所寄》借咏史以寄托劝戒友人;《君闪怀古》写人生的有限,权利显赫的短暂以及自然宇宙的永恒,等等。
        刘禹锡在中唐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成就毫不逊与“韩、柳、元、白”,咏史怀古诗寄慨深沉,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厚尖锐,《竹枝词》等民歌体诗歌清丽自然,无论是艺术审美还是理思功利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达到了审美与功利,意与境的完美统一。所以明·杨慎《升庵诗话》说:“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

        【课题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K19079)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