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周洁
[导读] 红色文化是我国在发展进步的过程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十分深厚的文化根源
        周洁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在发展进步的过程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十分深厚的文化根源。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和红色依存,是近现代以来中华人民革命基因以及民族复兴精神的凝聚。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内容、革命的先进性和开放的永恒性。红色文化往往不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地方具有不同的实际内涵。红色文化作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先进文化,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分析了红色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关键词】红色文化;特征;生成机制

引言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革命性为后续的革命、建设、改革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红色文化具备强大的适应性,不受到大多外在条件的约束,在共产党人存在的地方往往就会出现,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红色文化的生成并不是意外的,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和其生成的独特路径,有着主体构建和动力源泉两个部分构成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1]。
1.红色文化的特征
1.1红色文化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红色文化不受到区域的限制,但是会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而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的范围极其广大,这也使得红色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多样化。在共产党人等先进分子生活、工作、学习、战斗、胜利、失败、牺牲过的区域都有着红色文化。在革命事件发生过、扩大过、影响过的地域就是红色文化的区域,例如作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的瑞金,中国长征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役发生地赤水,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的区域朝鲜战场等。地源的丰富性使得红色文化诞生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文学、戏剧、舞蹈、摄影、电影、美术、音乐等、也可以通过报告文学、歌谣、宣传画、歌咏、传单、壁报、战争演剧队、活动剧等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当前的红色文化可以被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其中物质部分主要包括在革命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址、遗迹等历史遗存和后续所建立的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现代建筑。精神方面所包含的主要为革命的文献、革命文艺活动以及革命事迹等蕴含革命精神的革命历史记录[2]。
1.2红色文化的革命性
        每个区域的红色文化都是对于红色精神的凝聚,每一种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样是红色文化的载体,不受到约数和规制,符合革命的实际需求,并且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与精神意义对于革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以革命文化为主,其革命性体现在寻求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的革命性表现为用改革的手段打破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制度。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受到政党政治以及价值观念和取向的影响。具有革命先进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红色文化所代表的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利益,影响着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形成和习俗的养成。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实际的革命运动中才能够推翻统治阶级并抛弃自身的陈旧和肮脏东西,实现重建社会的工作。红色文化的出现就是近代人民在对抗强权、反动等统治阶层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显著区别与封建文化、资产阶级文化、殖民文化等,具有其强烈的革命性,并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改变,以此满足构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需求。
1.3红色文化的先进性
        红色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先进性,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淘汰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而先进的思想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传承和进步。红色文化早在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经历了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阶段仍然传承至今,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红色文化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的红色传统和基因等本质属性是没有改变的,红色文化跟随着时代发展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旺盛活力。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经过实践证明后的客观真理,代表着新生事物的发展方向。红色文化作为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的文化,其先进性来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践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要表现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具体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需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传统,加强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时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思想和明确的方向。
1.4红色文化的民族性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产物,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的实际国情基础,结合时代条件发展面向大众、世界以及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等实践过程中出现和发展的产物,红色文化在中国的土地生长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中中国特色和表现形式。其精神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致性,因此在发展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根本,结合本土情况发展来服务于本土[3]。
1.5红色文化的实践性
        红色文化的实践性具有较强的思想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交融、蝶变的产物,红色文化经历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实践,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在不同的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共产党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进行实践会出现各类经典的红色文化形态,并被广大人民所认同,成为指导人民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的大脑,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1.6红色文化的开放永恒性
        红色文化不会因为环境影响、时间限制、经济条件冲击而改变,以一种连续性存在的方式一致保持着活力。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所有仁人志士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具有强烈的统一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表现为不同的方式,但其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价值观念上有着强烈的一致性。
        红色文化不仅在实践中出现,同时也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传承,到现阶段已经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多种形式的红色资源,同时在时代的进步过程中,红色文化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进行这高速的发展,实现与时俱进的变化。例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等,都是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的具象[4]。


2.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
2.1红色文化生成的实践基础
        文化的生成来源于人民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现实基础。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政治意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完善的,是有着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同时在实践中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1.1历史基础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积贫积弱的情况尤为显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身去实践去探究一条正确的道路,由于各类的救国运动存在客观历史上的力量不足而无法实现理想,但是所构建的救亡图存的思想却得到有效的保留并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供了启发和帮助,最终才出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爆发,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对于红色文化有着较强烈的情感,能够源自内心的认同。同时革命事件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丰富其表现形式,使得其更具有先进行。
2.1.2阶级基础
        在国外资本以及民族资本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壮大,五四运动前夕我国的工人人数以达到两百万左右,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和近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有着良好的纪律性和组织型。同时由于我国无产阶级所受到的压迫和遭遇,使得其成为革命能力和战斗能力最强的群体,大部分无偿阶级来源于失去耕地的农民,与农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部分亲属仍然在农村中,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血脉的相似性以及遭遇和处境的相同使得工农阶层对于革命有着相同的诉求,这使得占据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群体与工人阶级能够组成稳固的战斗联盟,标志着无产阶级成为中国社会上重要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2.1.3主体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构建了坚强的主体。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强烈的诉求和觉悟,但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群体存在着显著的弱点,人数少而且年龄小,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工人阶级往往需要受到宗法思想、行帮观念、宗教迷信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尤其是农村中农民阶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毒害尤为显著,中国无产阶级要发挥出自身优势领导中国革命,首先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先进思想理论作为思想指导,以此提高自身和盟友的阶级意识以及觉悟。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外来文化在初期晦涩难懂,部分知识分子也难以全面理解,对于文化基础匮乏的无产阶级及其盟友来说更为困难,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构建了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即红色文化的主体[5]。
2.2红色文化生成的理论基础
2.2.2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性、开放性、科学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实现不断的发展的完善,内容上得到极大的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也孕育了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获得了革命实践的生理,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
2.2.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产物,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得以出现和发展,伟大革命理论需要在正确的认识和运用上作为基础,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在爆发后快速失败的背景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出工农红军与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效的击退了敌人的围剿,同时实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愿景。在经历实践的积累后最终总结出红色文化的正确生成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蜕变。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提供基本遵循。
2.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与红色文化有着强烈的血脉渊源,民族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形态,都是其存在的证据,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的众多磨难和沧桑而不衰弱,其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使得广大中华儿女为此骄傲,这也使得中华民族在濒临灭亡之际的时刻,这些精神能够化为爱国和振兴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持。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下打造的红色文化在外来说吸收和发展了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即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于其它民族优秀文化的借鉴。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红色文化提供了土壤和养分,红色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他广大革命者所表现的人道精神、互助意识以及爱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体现[6]。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和发展后,在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形势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重要的工作,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优秀社会政治文化形态,在当前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在当前的改革建设工作中要加强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践中进一步发展适合时代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曾振华.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 2008,000(006):97-99.
        [2]张雪红.宁夏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内涵[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 39(12):58-60.
        [3]陈尧.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经济价值探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 031(005):57-60.
        [4]叶琪瑛.武夷红色文化的生成及其意义[J]. 龙岩学院学报, 2010, 028(006):94-97.
        [5]张红艳,杨载田.南岳衡山抗战文化形成的背景及其资源特征分析[J]. 抗战文化研究, 2015, 000(001):P.334-341.
        [6]杨晓苏.红色文化价值生成的渊源及其核心价值观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 2014,000(15):175-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资助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18C14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洁(1987.05- ),女,湖南湘阴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