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八德—孝”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郭秀红 李联凤
[导读] 优秀文化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郭秀红 李联凤
        (河北省直机关第六幼儿园,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1)               
        摘要:优秀文化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鉴于“八德”的重要性及幼儿园阶段实施德育的深远意义,我园将“八德--孝”作为切入点,开展了主题活动。所有活动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均以幼儿前期经验为基础,以幼儿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以家园联动为有效保障,尝试将抽象的“孝”概念依托主题活动、节日庆祝、国学诵读等途径转化为了幼儿可感知、可体验的具体行为,使幼儿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提升了主题活动的效果。
        关键字:八德  孝   主题活动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而优秀文化中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强国之基。鉴于“八德”的重要性及幼儿园阶段实施德育的深远意义,我园将“八德”作为切入点,围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开展了近5年的实践与探索。以下内容是基于“八德--孝”主题活动实践。
        一、开展“孝”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一)“孝”主题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1982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经历了近34年。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不计其数的独生子女家庭。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形态,直接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过渡溺爱,孩子对家长过分索取,最终使孝道在80后、90后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孝老爱亲。80后、90后作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家庭关系中的纽带与桥梁,重拾孝道、传承孝道、发扬孝道对这两代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孝”主题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
        2000-2015年以后出生的幼儿,大部分为独二代,由于父母独一代的特殊身份,4+2+1的家庭模式导致这些孩子身上出现了更多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以传统文化“八德-孝”为切入点,并将其内涵延伸为“孝—感恩”开主题教育活动。所有活动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实施,均以幼儿前期经验为基础,以幼儿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以家园联动为有效保障,尝试将抽象的“孝”概念依托主题活动、节日庆祝、国学诵读等途径转化为了幼儿可感知、可体验的具体行为,使幼儿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提升了幼儿及家长的“孝”层面的道德品质。
        二、“孝”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
    在目标制定上,结合传统文化“孝”的内涵及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以行为目标为导向,制定大中小班不同的活动目标,依托综合主题活动、国学诵读、节日活动、家庭活动等不同的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
        在内容选择上,我们考虑如何将抽象的“孝”概念转化为幼儿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具体行为,帮助幼儿建构对“孝”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孝”的理解,并亲身去践行“孝”行为。因此,围绕“孝”主题活动进行内容选择的时候,我们以幼儿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按照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分别从父爱、母爱、隔代之爱、同伴之爱与师爱四个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并与实施途径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了小中大班“孝”主题教育活动的不同内容框架。
          三、“孝”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成长
        “孝”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目前社会及家庭中孝道缺失现象,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与途径,注重幼儿、家长的亲身体验与感知,使“孝”在当先,“孝”永传承,激发与培养了幼儿的感恩之情,使幼儿知恩、感恩。
        (一)系统、丰富的内容体系,有效提升了幼儿“孝”层面的认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孝”层面的原有经验,我们结合小中大班不同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梳理与整理,发现幼儿在“孝”这一层面的认知情况如下:小班大部分幼儿不知道父母的职业,不知道如何做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的道德认知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大部分能说出父母具体的职业、部分幼儿知道父母的生日,但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大班的幼儿对于“孝”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说出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如:不能惹爸爸妈妈生气,给爸爸妈妈倒水等;有好吃的让爷爷奶奶先吃……但是感恩的层面还仅仅是局限在家庭之中,没有进行更多的外延。
        针对幼儿的原有经验,经过近3年的实践活动,我园梳理形成了小、中、大班不同的内容体系。活动内容从目标的制定到内容的选择均呈现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效提升了幼儿“孝”层面的认知。


        小班《温暖的爱》综合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绘本阅读感受到了爸爸的力量与妈妈的温暖;通过对爸爸妈妈的观察,发现爸爸妈妈最棒、最能干的地方;在娃娃家区角活动中感受照顾宝宝的辛苦……
        中班《孝亲联动—感谢》综合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通过儿歌传唱及古诗词赏析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在绘本阅读中感受隔代的亲情与爱……
        大班《我长大了》综合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经过小班、中班两年的活动积淀,对于“孝”的认知已经从家庭中的感恩延伸到了同伴和教师之间。他们知道了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家长的辛苦付出,更是有同伴间的陪伴和关爱以及教师的辛勤培育。
        (二)亲自感知,亲身体验,促进了幼儿将“孝”认知转换为具体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之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在社会领域中,体验更是一种必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孝”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系列适宜幼儿体验的活动,如“孕妈妈”体验活动、“爸爸去哪”体验活动、重阳糕DIY体验活动等,使幼儿自觉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百说不如一做”,系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才能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而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成长,他们也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表达的感谢与感恩。
        虽然孝亲行为更多的是发生在家庭中,但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也知道了孩子在主题活动后发生的变化。欣欣奶奶说:“我家孙女以前有什么东西都得她先吃,现在吃饭的时候主动请爷爷奶奶先吃,我们心里真高兴啊!”程程妈妈说:“前两天,我生病了,孩子帮我到水,拿药……突然间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小武妈妈说:“为爷爷奶奶做好重阳糕之后,小武特别想吃,但他突然说‘长者先,幼者后’,把第一块重阳糕送到了爷爷奶奶手里。”……家长们真诚的反馈,让我们看到“孝”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相信,通过教师、家长的不断影响,“孝”的行为必将成为孩子终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联动,提升了“孝”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孝-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家长,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在中班《孝亲联动—感谢》综合主题活动中,家长及幼儿均是教育的对象。前期资料的收集、调查问卷的填写、孝亲计划的制定均是强调家长的主要参与。虽然每个幼儿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同的,主题活动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引发了承担着中间角色的家长的反思,唤起了他们对自己父母的爱,独一代的家长们开始改善自己对待父母的行为、态度。家长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句暖心的问候、一杯泡好的茶水、一次下楼的遛弯、一段快乐的聊天……
        《指南》解读指出: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家长的“孝亲”行为,既是孩子行动的榜样也是态度的榜样,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氛围里感受着这份浓浓的亲情,也用自己的理解去践行着这些行为。
孝亲感想
                                                     ---圣圣爷爷
        自从幼儿园开展孝亲活动以来,我们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子比以前回家早了,每个周末坚持给我们做大餐,不让我进厨房,陪我们到近郊呼吸新鲜空气,还不忘督促我们洗澡,给打洗脚水也更频繁了。以前这些都是儿媳妇做的,现在儿子发现自己做的少了,也加入进来。儿媳妇比以前更加勤快了,就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也向着我们的感受。尤其是家里93岁的老奶奶来石家庄之后,更加忙活了。给老奶奶准备防滑的棉拖鞋、外出的棉鞋、高腰阔腿的棉裤、软糯的饭菜等,举不胜数。小孙子也将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诗歌、舞蹈等表演给老奶奶和我看,老奶奶非常开心,每天都乐开了花,家里每天都其乐融融。我文化水平有限,但通过这次活动也经常提醒我要更加孝顺自己的老母亲,我深受其中的益处。孝顺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一定传承和发扬。
        
        丰富的活动内容,家长和幼儿的双重体验,影响的不仅仅是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有效的家园联动,提升了“孝”主题教育活动质量,不光老人、家长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说,“孝”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字,而是具体的一件一件的小事:孝就是妈妈生病时喂妈妈吃药;孝就是给家人表演舞蹈,让家人开心;孝就是姥姥跳舞累了,给她端杯水;孝就是扶奶奶过马路,避免出现交通事故;孝就是帮妈妈扫地;孝就是照顾好家里的花花草草……
        “孝”主题教育活动,以幼儿园教育为纽带,与家庭进行有效连接,家园联动,有效的提升了活动内涵,并且以家庭为出发点延展到社区,使“孝”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 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
        [3] 虞永平.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4] 朱家雄,胡娟. 《幼儿园课程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5]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印发,2017.1
[6] 周海生. 《孝德诠解》[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11
        作者信息:
        郭秀红,1966.12,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河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六幼儿园,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健康心理研究、幼儿自主阅读研究、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
        李联凤,1983.02,女,汉,河北省无极县,本科,毕业院校: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六幼儿园,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