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设计浅述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静,付丽艳,王文仲,孟祥华,庄宇
[导读] 经多年发展,建筑设计理论逐步成熟,并且在新时期下具有新的特点
        王静,付丽艳,王文仲,孟祥华,庄宇
        (佳木斯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经多年发展,建筑设计理论逐步成熟,并且在新时期下具有新的特点,这要求建筑设计理论教学做出转变,需更为重视设计实践,还要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加以重新设计,帮助学生实现建筑设计素养的提升。针对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本文首先探讨其教学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旨在促进建筑设计综合能力提升。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路径
        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视为夯实学科基础的重要课程,其涵盖了建筑设计相关的各类基础性知识,符合低年级学员的认知水平,也为后续设计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但在实际教学中,建筑设计理论课程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就其教学模式、内容、目标等加以优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调
        建筑学类课程是有实践需求的,而在建筑设计与理论教学中,却依旧采取的单调授课模式,未能扭转其被动式学习的局面,缺乏建筑设计知识运用能力,而且受学业成绩压力影响,使得学生对建筑专业学习产生错误倾向,有着很强的应试目的性。若不加以改正,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掌握将始终处于浅表层次,很难获得实践提升,在处理实际工程时,也会存在盲目设计的情况,对建筑设计问题缺乏有效的判断力。单调的教学方法,对建筑设计及理论认知的提升很是不利,而且未能与新时期建筑设计要求相适应。
        (二)理论与实践脱离
        理论知识是建筑设计实践的基础,但不应仅关注于理论学习,在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中,未能将其与实践深度结合,具体表现为: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未能穿插进行,而是在课程体系中分属不同教学阶段,再就是设计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建筑设计实践的探讨,使得建筑设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这充分体现教学体制的缺陷。
        (三)教学评价不够系统
        在专业教育中,单纯兴趣驱动下的建筑设计专业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缺乏长效性的,需要有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然而,在实际建筑设计课程中,专业考试仍旧是教学评价的核心,导致学习目标的丧失,这种学习模式下,对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仅能起到临时性、浅层次的记忆,很难用于工程设计实践。所以,要从改进教学评价系统做起,结合建筑设计理论教学特点及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评价引导机制。
二、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优化路径探讨
        (一)科学设立教学目标
        应从专业教育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入手,研究建筑设计理论教学的特征,并逐步深化与设计实践的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认识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仍属于基础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素质塑造与提升的关键环节,可帮助其明确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原则,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专业基础。若从整体教学分析,建筑设计理论教学的目标,应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摆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全方位促进建筑设计专业素养提升。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在建筑设计理论教学实践中,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并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对建筑设计理论教学内容予以合理调整。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涵盖所有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点,也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课程内容予以重构。在该课程中,教学重点仍在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需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逻辑,帮助树立正确的建设设计认知,深入探讨建筑设计方法及原则,提高建筑设计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重构过程中,也要以系统性理论为指导,建立板块化、主题化的知识结构,并将基础设施、构造特点、空间组合等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此外,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其课程类目较多、学业任务繁重,在对建筑设计理论教学进行知识拓展时,应当加以适度控制,通过拓展类书籍推荐的方式,如《外部空间设计》等,可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建筑设计理论素养提升。
        (三)注重教学模式创新
        为深度强化建筑设计理论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需对现行教学模式予以创新,这里对该课程进行板块化设计。要借助调查研究等形式,增强对建筑物的理解,并逐步延伸到设计原理与实践,还要就设计实践进行报告总结,层层深入,实现建筑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相关教学模块主要包含:①认知教学板块,对待建筑相关的空间布局、结构设备、内外环境、外观流线等知识结构,可借助课堂媒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建筑概念,使其建筑设计认知实现从陌生到了解的跨越,以此为基础搭建起建筑设计理论知识框架,进而从系统性角度去看待建筑设计,而不是将设计行为错误理解为单一性工作,对建筑设计有正确的价值评价。②调查研究板块,当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可尝试引导学生以优秀建筑设计作品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其构造、空间、环境、外观、作用等要素,既能对设计理论形成有力印证,又能发挥设计实践的效果,了解建筑设计的多变性,深化其对设计理论的理解。③思考设计板块,教师本身应当明确建筑要素,熟悉相关设计案例,然后选择合适主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思考总结,了解基本建筑组合类型,结合已有案例理解设计者理念,进而提高自身的思考水平。④设计实践模块,有利于学生在建筑实践中巩固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针对教学安排,实现理论课程和建筑设计的统一,避免二者产生时空冲突,二者相辅相成,可有效缩短建筑设计理论学习周期,而安排同一教师,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如有不足之处,可及时在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中加以补救。而在建筑学教学中,学生可获得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有助于明确设计构思过程。通过板块操作并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⑤报告演讲板块,要求建筑设计师需要做到表述规范,做法合理,鼓励学生讲解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学生在报告中根据所看、所听和所想展开思考,通过图例与语言来阐述观点,做到有凭有据。
        (四)优化教学评价
        许多学生在建筑设计理论学习中将重心放在应对考试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对评价机制进行调整,进行合理划分,重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根据不同教学板块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保证实践任务的合理性,能够处分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注重多样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学习方法的弊端,提高评价的合理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学生在建筑体系等方面的理解,可以将比值调整到20%;当涉及到建筑实践和知识应用这一方面时,也可将比值设置为20%;当涉及到理论测试时,教师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能一味采取简单的问答形式,这一部分至关重要,其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最大。在考试内容上做出改进,加大学习监管力度,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引起重视,提高将对建筑学习课程的专注度,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建筑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做出总结,切实提高其建筑设计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夯实建筑专业教学质量,需着重改善建筑设计理论教学现状,解决好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新时期教学要求的矛盾,对教学评价片面、理论实践脱离等教学问题,也要借助教学路径的优化来加以改进。为此,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理论课程特点,全面调整教学内容、目标及具体模式,并对教学评价进行改进,以实现设计及理论课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曦,马静,梁飞.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60-261.
        [2]何璐珂.《建筑构造》课程异型同构式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31):178+180.
        [3]许莹莹,蔡华,金奇志,李季,姚斌.网络环境下建筑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3):111-115.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6JL1017)
        [作者简介]王静(1979-),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