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娜
古田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在对教育事业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积极认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本质并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可以更好的优化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对于现代化高质量优秀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特点,笔者在对高中英语教学以及阅读习惯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将重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更好的对今后的教学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指导。
关键词:阅读习惯 培养措施
引言:在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其要求在对具体教学工作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进行提升,而不只是简单地领会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所以,这也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对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为己任。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对阅读能力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利用适合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之中。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优化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
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英语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良好习惯的驱动之下提升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和发展趋势。整体来看,学生可以在良好习惯的指引之下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科学的吸纳书面信息,对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中,教师着重把握学生具体的学习习惯,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推动学生有效地对大脑中存储的背景知识进行翻译,既可以在积极主动思维的引导之下,理解英语知识的语言功能,也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学会解答问题。最后,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可以结合目前的教学需求,对现代化教学改革进程进行加快,这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可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需求的满足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策略
在新的发展时代,在对英语知识进行展现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出发,重点创新教学模式,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凸显,也可以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推动学生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各项英语素养。具体来讲,优化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和策略,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
2.1注重良好阅读方法的传授
在对具体的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在不断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通过平时的积累,让学生通过学习特点的把握,寻找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对此教师就要在知识讲解中穿插阅读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可以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利用适合的方法解答专业的问题。比如,在对某一文段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为快速的寻找阅读题目当中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标记,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并对关键词进行标记。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汇可以着重注意,通过首尾呼应的方法,确定文本的主题内涵,这样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也可以通过不断探索,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阅读技巧。另外,为有效发挥教师领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依照题目进行预测并进行初读验证。
从课文的标题入手,创设文章窗口,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以及具体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推测,这样既可以节约阅读时间,也可以使整体的阅读学习更加透彻。
2.2巧妙设置问题,创设良好氛围
当然,在上述措施采取的基础之上,高中英语教师在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也要巧妙的设置一定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之下,可以通过创新思维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比如在对"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课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不看教材之前,结合标题内容大胆的猜测这一课文我们应该会学习什么?让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比如,我提出一定的问题"what animals are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结合日常生活话题,探索更为深层次的知识。在疑问的引导之下,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这样当面对一些难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一起解决具体难题,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2.3品读阅读重点,展开阅读想象
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会品读重点,通过想象力的开发,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身临其境的对形象化、立体化的知识内容进行展现。也就是说,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当中的字面含义进行了解,也要深层次的对文章的内涵进行理解。通过阅读思想情感的把握,不断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对事物的表达态度进行剖析。比如,在对"earthquakes"这一课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at night,the earth didn't sleep"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要从字面含义深入探讨,进一步的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进行剖析。
2.4注重阅读效果的及时检测
最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阅读习惯的良好养成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巩固阅读效果。比如,可以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进行阅读题目的解答,以此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快速的让学生进行 "yes or no"的回答。通过阅读材料的快速筛选,寻找已知信息,这样可以在头脑风暴的训练中,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的发展时代,教师在对知识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阅读能力,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原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进行提升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良好技能的传授,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会阅读,从而更好的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兰.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养成的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0(10):29.
[2]蒋盼盼.立足课内,辐射课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途径[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34):60.
[3]王润中.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