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笋奇
[导读] 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致力于改变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学习状态
        张笋奇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一中学 3639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致力于改变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学习状态,而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的措施性,它完全打破了传统观念下课内教学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强化他们的集体意识、生活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整体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为例,深入分析研学旅行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广受教育部门关注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彻底转换了传统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较弱、缺乏基本人文素养等问题,以此为基础展开的高中英语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动力、应用所学语言的勇气,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度探析英语文化内涵,坚定生本理念,展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部价值。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
        所谓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教学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等因素组织学生集体走出校园,通过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来扩充学习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与文化和自然之间的亲近感,体现出教育的人文精神,贯彻落实新课改形式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二、研学旅行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中时期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研学旅行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开发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创新,能够将教材内枯燥且晦涩难懂的陌生语言文字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与社会接触、学习处理社会中人事关系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内涵的理解[1]。同时在此期间他们还能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对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产生深刻认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全方位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发展、文化输出做出贡献。
        
        三、研学旅行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深挖地区特色,完善授课计划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将旅行当地的地域特色视为重点考虑因素,其中需要对自然景观的类别、分布进行详细考察,同时还要了解当地旅游开发现状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材内容、授课目标、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发展需求等多元因素设置完善的教学计划,以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熟练掌握课内知识,强化文化素养、补足知识储备,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2]。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问题:第一,研学旅行教学设计需要充分展现出英语语言的跨文化交际特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保证他们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深挖知识内涵,强化英语意识,进而提升整体语用水平;第二,把握好“玩”与“学”的度,研学旅行与传统的冬令营、夏令营之间有明显差别,它的教育意图更加明确,为此在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到“研玩结合”,将二者有机融合,以此来强化课程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劳逸结合,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重视课程规划,强化旅行意义
        高中英语研学旅行教育与普通意义上的出国旅行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目的不是真的让学生放松身心、享受生活,而是通过一种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范式的转型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他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风貌,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为此教师需要重视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规划,在落实生本观念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高中英语课程教育的理想化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先对旅游地位的当地资源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其教学价值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完成课堂问题预设工作,结合生活与教学实际分析在组织研学旅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思路,只有完成旅行前预设才能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展开,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制定出一份完整的旅行教学活动实施方案[3]。同时为避免出现研学旅行教育形式化严重问题,教师还要进一步对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完善和规划,对旅行地区英语教育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全部列出,再结合目前处于教育新形势下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二者有机融合,丰富研学活动内容、以全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强化研学旅行的意义,全方位地展示出高中英语教学价值。
        (三)实现以生为本,丰富课程内容
        以生为本理念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的产物,高中时期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强,他们的主观意识相较于小学、初中时期也更加浓厚,为此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必须保证考虑到高中生当下学习状态、交际能力、兴趣爱好、身心发展需要等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打磨与扩充,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他们在履行过程中积极地探寻英语语言知识的深层内涵,强化跨文化意识,最终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4]。

在此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个体之间原本就存在着差异性,导致即使是同班学生在词汇的记忆与掌握、语法知识的理解、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上都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的责任寻找能够促进学生平衡发展的针对性教学策略,对教学的流程、内容都进行有效预设,一方面满足优等生向难题挑战、实现自我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中等生得到自我突破、后进生能够后来居上,保证每名同学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及学习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挖掘自身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整体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必修一《Cultural Heritage》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研学旅行的景点定为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泰山,首先在旅行过程中对泰山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包括名称(Mountain Tai)、相关词(temple、mount、clue、promote、application、preserve、former)、相关短语(take part in、protect cultural relics、look like、in order to、refer to等),再在导游的引导下对景色认真观察,并在自然状态下学习as … as的比较级用法、neither … nor …句型等,通过师生间对观赏自然景观所产生主观想法的交流讨论渗入课内知识,同时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earcher’s opinion?”等思考性问题,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人都能在旅行中有所收获,实现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四)做好研学评价,强化教学效率
        相对于课堂教学,研学旅行的学习分为较为轻松、舒适,甚至部分时期要呈现出松散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上,并通过实践训练、日常交流得到基本能力的提升,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如果师生全程都处于放松状态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于享乐的状态,其次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督促、激励导致外出研学的效率出现明显的降低,为此在旅行期间教师必须设定评价标准、制定出完善的评价体系[5]。期间将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视为基本目标,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评价,首先打破对评价对象的局限,既包括学生个体,也要包括合作小组、班级整体,其次对人类生存意义、人文价值等生态因素给予重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升华,最终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品质等进行客观分析,从根本上丰富评价内容,从而帮助同学们在研学中实现认知水平、语用水平的提升,并发展他们的文化意识与综合素养,强化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以上文《Cultural Heritage》研学旅行为例,教师在正式进行研学评价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布置“What does the word ‘heritage’ mean?”、“How did the government save the cultural relics?”、“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trip?”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发表主观想法,教师根据不同人的答案进行针对性评价,期间复习巩固旅行中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注意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要对涉及到的课外文化知识进行总结,从根本上强化本班学生对泰山相关知识及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研学旅行的有效性。
        (五)构建生态系统,突显旅行意义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教师通过这一系统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元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而研学旅行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动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就构成要素而言,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不再局限于教师,包括专家、导游、校外组织等在内相关人员都参与到教学之中,而教育环境也由教室内的封闭教学拓展到开放的课外自然风管之中,学生身处自由的社会文化空间之中会产生身心放松之感,他们会努力地融入环境之中,进而对所见所学都产生独到见解,在旅行过程中真正明确英语学习的意义,为未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6]。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动态系统升级,将学校、师资、景区、政策四者有机结合构建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从课程设计、课程实践、课程评价三个角度对系统内容进行完善,由此保证组织研学旅行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主观意识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强化自身的英语水平,最终促进研学旅行教学内涵深层拓展,突显旅行意义,为高中生英语水平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将旅行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创新,在组织研学旅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整合当地特色、构建生态系统,发挥出引导作用,帮助高中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在此期间深挖知识内容,就地取材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大程度上提高教效率,最终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悠悠,盛红梅.“研学旅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8,07:84-85.
        [2]韩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夏青.基于输入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4]罗丽琼.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马艳玲.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探讨[J].英语广场,2019,02:153-154.
        [6]孙艺轩.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