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225009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也在逐年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游戏教学”成为各大体育课堂的重要形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在体育课堂中加入游戏的内容,具有“传授知识、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等多重特性,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引言
体育学科是一门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是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核心素养引领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体育游戏渗透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论证,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1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层面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不受到学校重视,课程安排上一星期只有三到四节体育教学,学校体育课安排比例较小,不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量。并且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正确对体育活动做出指导,内容枯燥乏味,只是简单地做一些热身运动、跑步锻炼和学习广播体操,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出现排斥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做完老师指定的活动以后,剩余的体育课堂时间由学生自行分配,有些同学甚至把文化课程作业拿到体育课堂之中,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1.2家长层面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家长普遍认为文化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大量选择补习班。但却忘了学生的身心都应该得到发展和锻炼,家长应该鼓励小学生在文化课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要在体育方面有所加强,而不是错误地去引导小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学生家长要正确地教导小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
1.3学生层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都转移到电子产品上,不愿意走出家门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堂中,由于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的不重视,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更愿意在教室里学习和看书,或者借口逃避体育锻炼。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2.1以直观类游戏引导学生学习进步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一些直观类游戏,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使学生的运动激情被有效调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需要借助直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一些动作的展示和讲解,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认真参与,积极进步。
以立定跳远课程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动作本身比较枯燥,而且发力方面有很多技巧,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学而不得其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结合石头、剪刀、布,看哪个同学赢了,让哪个同学先跳,最后看谁能够最先到达终点。这样一个游戏环节的引入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而在学生运动的过程中,他们自主就会思考如何才能够跳得更远,教师再从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指导,并辅以动作演示,就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游戏技巧,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可以显著提升。
2.2依托情景教学法串联多个教育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游戏互动是不止可以融入一项运动项目,还可以将多个项目有机融合,以综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法,将多个项目融于具体情境之中,让学生开展团队互动,积极学习与模仿。如教师可以将运球过障碍、投篮、跳绳及仰卧起坐几个项目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开展“翻山越岭”活动,先让学生翻越一座座障碍“小山”,把球运到指定位置,接着再有下一个同学完成定点投篮,该项目完成之后,第三个同学再完成一分钟跳绳,接着再有第四个同学完成三分钟仰卧起坐,最后计入学生的整体成绩。一组同学完成之后,另一组同学在依次完成这几个项目,其他同学来打分。一组训练完成之后,再让学生位置调换,再次完成这样一个游戏互动的过程。这样一种具体的游戏情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将多个运动项目组合在了一起,使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可以有效增强。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被有效带动,课堂的氛围,课堂的互动氛围更好,学习效果也能显著增强。
3.3引入游戏的素质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游戏拓展训练”是每个教师需要注重的教学内容,也是能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有效保障。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扩展,这种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深入到每个教师心中,并从学生的“心理、人格、交际”等多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体能较差,虽然他们喜爱游戏活动,但经常不懂正确的游戏规则,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教师要做好“指路名师”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用各种体育活动来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学生的日常学习心态,才能发挥素质训练的优势,让体育课堂中的训练项目更吸引学生。也只有加强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大家庭”中,鼓励他们的运动热情和运动信心,无形中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小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游戏活动较多,“三个字、我们都是木头人、丢手绢、吃冰棍、老鹰抓小鸡”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童年活动。把这些游戏活动加入到体育项目的锻炼过程中,能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同时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再放松身心的同时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改背景下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优化小学体育课堂,采取体育游戏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总结教学有效性经验,充分体现小学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仇喜红.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园,2018.
[2]何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教文汇,2018(13):121-122.
[3]郑文军.小学体育足球游戏教学中育人教育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13):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