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李玉晓
[导读]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作为教育基础的阶段,学前教育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李玉晓
        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 137500
        【摘要】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作为教育基础的阶段,学前教育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若想保证学前教育的成效,就必须依赖一只优质教师队伍,不仅具有优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还需要具有出色的职业素质和对于工作的热爱。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学;
一、应用任务教学法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
        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知识、基础技能及婴幼儿保育教育及学前教育。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为教师开辟大量的理论知识课程及基础技能教学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幼师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也不能给予幼儿教师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任务教学法是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了解学习方向,自主弥补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方法。职专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以职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保育员一日活动” 为例,曾有一名职专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视频录像,让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职业的幼师是如何教育婴幼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保育员一日活动”,引导学生模仿职业幼师的工作。以此类推,当所有的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评活动及分析其他小组建议的活动。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工作较为完善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中职学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一次了解一个学习重点,在学习、评估成果、自我完善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学习任务有所领悟,在持续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通过教学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幼师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知识以后,中职学生需要强化职业素养训练,它包括意志品格教育、人文科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在传统的学前教育方法中,职业教师一般应用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幼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然而理论性质的职业素养训练不能真正锻炼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果要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让中职学生到幼儿园中进行实际的磨炼。以一名中职教师引导学生参加职业实训,让学生帮助职业的幼师共同管理孩子为例。某幼儿园自有一辆校车,为了保护幼儿的安全, 该幼儿园每天在放学以后,让教师组织幼儿上校车,校车一一送孩子到家门口。中职教师要求学生去幼儿园的各个班级,配合幼儿园乘校车跟班送小朋友回家。学生在参加理论课学习的时候知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应用诱导法教育孩子,绝不可对孩子大吼大叫,更不可向孩子施加暴力。很多中职的学生认为自己颇有职业素养,不会动手打孩子。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学生发现幼儿不听幼师的教育。比如幼师虽然要求孩子不要把手伸出窗外、不能把头伸出窗外、不可在校车中打闹,但是很多孩子根本不听幼师的教育,有时学生大声提醒了,幼儿还是把学生的话若置若罔闻,于是部分学生开始大吼大叫,甚至开始粗暴对待幼儿了。事后,中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工作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应用教学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安全保护。

学生经过反思,认为可以在平时开展教育的时候,引导幼儿看多媒体片段、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重视自我安全保护。理论化的教育方法只能从理论教育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不能从实践的角度提高职业素养, 中职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与幼儿园合作,应用工学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工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素养的缺失,应用学过的知识来提高职业素养。
三、应用多元选择法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当前的社会,人们要求幼儿教师具备音乐、美术、英语、舞蹈、手工等文化知识及技能以便以让幼儿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当前,中职学校以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学习某些文化课程的方法接受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为教育方法存在强制性,使不具备某些文化课程潜质的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愿意积极拓展某一方面的技能,深入挖掘某些方面的潜能,中职学校要给学生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发展选修某些文化知识。
        比如,中职学校可开辟一系列的基础文化课程,这些基础文化课程对学生的文化知识要求不高,只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 令学生可持续成长,学生可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选修两到三门文化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中职学校可要求学生完成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的基础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完成文化素养课程, 并把两种课程的学习都列入成绩考核中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自主提高文化素养。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职能是引导、帮助学生认知。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这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阅读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对每一篇课文都应设计阅读的教学环节,对诗词及文言文反复诵读,以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涵义;对短篇小说则是学生分角色朗读,辅以教师旁白、赏析,欣赏作品独特的结构形式、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对杂文、散记如《永远的校园》《多年父子成兄弟》《幼学纪事》采用“现身说法”,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感恩、珍惜、自强不息的情怀。对哲理性散文,如《我很重要》《我的四季》等运用师生对话法,通过设问、质疑、讨论、辨析等环节,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其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喧宾夺主,简洁大方而不是花里胡哨,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板书,更不是代替教师讲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的问题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不明晰,开展教育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本次研究提出了中职学前教育每一个学习阶段应当把握的教学侧重点,并提出落实教学质量的方法,应用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完善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小兵, 张洪波. 关于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幸福生活指南 ,2010(2).
        [2]姜士伟 .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 [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2):66-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