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伟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与企业合作,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由学校为企业培养合适的技能人才的模式。因此,建立校企良好合作关系,既是现代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无缝接轨,实现资源共享,创办特色中职教育,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就“产教融合”模式下中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双主体”办学
引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充分体现当代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鲜明特色,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满足企业需求、反映企业参与、受到企业欢迎。
1我国机电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机电领域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对这种社会发展形势加以适应,并满足相关领域的需求,很多院校纷纷开始设立机电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希望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但很多院校在教学实践当中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具体如下: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第二,实习实践方面的教学质量不高;第三,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上述问题的存在,对我国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想要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善,还需要相关院校结合产教融合理念及要求,对机电专业加强教学改革,如此才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2.1校企合作共建共用共管生产性实训基地
(1)学校教学需要,在企业内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设备所有权归属学校。(2)企业在厂区内提供场地和实习实训岗位,开辟学生专用实习生产线,企业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3)企业在学校内设立企业文化室和产品陈列室,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和指导学生拆装练习。
2.2通过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共享资源,落实了“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相互获利、相互依存”原则。一方面学校引进企业生产实际所用的设备和生产技术,通过模仿企业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能够在校实训为企业输出更多符合技术岗位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前获取在校生的学习表现,通过目前岗位技能与素质标准,合理调整岗位人员结构,能为企业减少人员管理成本。此外,与合作企业创办的产教融合班,受益资源共享,能够通过企业、学校和行业规范对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可以使评价结果更贴合企业、行业的内在要求,从而帮助学校制定一个更趋于全面、系统、科学的机电专业产教融合班的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大赛,以模拟企业生产岗位技能为主题,开展“岗位技能大赛”“岗位素质大赛”“岗位创新大赛”等。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岗位技能和素质教育。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大赛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反馈体验,客观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进而不断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其不断进步和完善。
2.3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对机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相关企业或行业的人才需求,因此,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进行共同的探讨和协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升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和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在原有专业主体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对相关课程进行增设,如数字化测量课程等等,利用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来替换原来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而增设的课程可以分散到多个学期的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保留原专业的特点,还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的目的。其次,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可以在教学期间,应用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组织和相关作业的布置,例如,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后,运用企业中的机电工作作为考核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将相关工作完成,并由教师在下节课当中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最后,应在合作企业当中聘请精英人才参与教学活动。由企业精英人才针对学生的就业要求、实践经验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讲座。同时可以在大二下学期就开始邀请合作企业来学校进行招生宣讲,而学生可以自愿报名,成立专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实训班。
2.4对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加强与企业、市场的衔接,借鉴企业精神文化实质,吸收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此,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加入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管理体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学校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例,订单班学生的选拔、课程的设置和考核等均由校企双方共选共定,该班还用公司的企业文化来装饰教室,组织学生阅读公司期刊,组织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工学结合,深入了解企业文化。
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其切入点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构建起“双主体”办学机制,是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途径。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之后,相信职业教育必将更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伟,张美,王亚楠.中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8(07):223.
[2]马加群.中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研究———以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8(01):87~89.
[3]黄戎.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提升专业能力的改革举措[J].活力,2019,28(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