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德育教学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志洪
[导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使农村学生的价值观发生难以预知的变化
        张志洪
        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初级中学5115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使农村学生的价值观发生难以预知的变化。文章分析农村部分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模式,并从共同提高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注重改变教育观念、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研究提高农村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有效性探究;策略研究
        引言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个体来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社会和谐。由于德育的复杂性等原因,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是值得德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部分初中的德育工作现状
        首先,存在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在有的农村初中并未完全落实。有的学校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升学率,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地位,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部分德育工作脱离生活实际。有的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不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再次,德育工作形式单一古板。农村部分初中德育管理的工作方式比较单调,制定机械化的德育管理制度,学生则在校园生活中机械地记忆。最后,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也会影响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针对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挑战,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农村初中德育的特点、规律、理念,制定具有实效性的对策。
        二、加强农村初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结合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制定相关的德育活动
        在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德育与智育是两个常见的教育标签。然而在大肆宣扬智育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德育教育背后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农村初中的德育管理中,应针对校园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工作方案的制定与校园活动的展开,以便减少各种环境对初中生思想的影响,使被掩盖的德育教育力量得到充分的显现。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父母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思想得不到有力的规正,使得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德育观念的缺失,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判断。这种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还会使得初中生表现出一系列的青春期躁动与叛逆行为,一旦学校管理者无法在根本层面加强校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缺失会波及到智育教育的发展,甚至使初中生产生放弃接受教育的情况发生。这种教育问题令人唏嘘,也值得管理者进行相关的教育思考,只有德育管理者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突出德育教育工作的教育力量,才能改变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减少压抑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使得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能够被按时、按计划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所治愈。


        (二)建设师德师风为的目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一个不争的教育事实是,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让德育管理的模式实现教育意义上的成功,同时,师德师风的建立可以增加学校德育管理的凝聚力,使德育教育工作可经过有效的管理分析,并对不健康的问题加以调研。因此,为了在教育中能够栽培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在德育工作展开中经过调研对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规范,使得整个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抓住管理与规范的关键,让德育思想理念切实渗透进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教师作为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基石,管理者应打通师生之间的界限,使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影响到学校的德育发展。为了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德育教育主题,开展相应的师德师风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育现实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以便加强整个活动的民主性和教育性。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还需要针对相关的活动建立良好的监管制度,加深德育教育活动的思想影响力,使得整个德育教育工作在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中得到内容的内化,和德育思想的深化。
        (三)协调德育管理的内容,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实现持续的学习发展,在学校管理上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管理自主性,使学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可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业与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为了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政治态度得到相应的提高,管理者进行管理时,应置身于学校的实际层面之中,不再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德育教育的关注焦点,而是把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作为首要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环环相扣的德育教育环节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是自主能力训练带给学生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身的自律管理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都应具有教育针对性,过度强调德育教育工作会让初中生忽略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协调好德育与智育教育的比重,管理者可利用人生格言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还能受到相关知识内容的拓展。同时,人生格言的德育教育引入,可以让德育管理工作摆脱乏味性,摆脱德育教育的无聊性,使学生关注当前的学习生活,并尽可能把阶段性的知识内容学好。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便于激发学生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得到德育及素质的锻炼,并在阶段性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受到校园德育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德育思想得到相关的锻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父母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初中生的德育思想得不到有力的规正,进而令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德育观念的缺失,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判断。这种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还会使得初中生表现出一系列的青春期躁动与叛逆行为,为了在教育中能够栽培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在德育工作展开中经过调研对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规范,使得整个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抓住管理与规范的关键,让德育思想理念切实渗透进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时代,德育与智育是两个常见的教育标签。然而在大肆宣扬智育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德育教育背后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曾本友.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
        [2]巴怀峰. 农村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研究[J]. 新课程(中),2019(05):266.
        [3]徐达芳. 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黄广新.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实施与价值讨论[J]. 考试周刊,2018(37):11-12.
        [5]冯菊梅. 试论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实践[J]. 新课程(下),2019(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