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伟 陈颖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2)
【摘 要】校企合作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经得到全面的、成熟的发展,其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育人环境和主体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三全”育人模式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校企合作下构建高职德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径,以此来推进高职院校以及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德育教育;“三全”育人模式
教育是国之大计,促进民族振兴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要不断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1]。校企合作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更是帮助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形成全过程、全员以及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培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校企合作下高职德育“三全”育人面临的挑战
以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学生在学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进行的授课时间要明显减短,以三年制为例,一般都是采用“2+1”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一年,然后在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一年,这样以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让他们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2]。另外,受教育者、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教育主体的变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的教师主要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企业“老师”则是传授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高职教师不再是教育的唯一主体,而是需要与企业“老师”相结合,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就是学生身份的多样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身份不再单一化,在学校他们是学生,在企业他们则是学徒或者准员工。最后,是教育影响的变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从教育环境来看,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仅仅是学校,而是“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从教育内容来看,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的宽广和深入,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一些实践经验;从教育方式、组织和手段上来看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校企合作下构建高职德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径
2.1在校企文化下,以思想道德修养课为主渠道实施德育教育
发挥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觉悟能力[3]。首先,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找到校企文化的结合点,创造出和谐育人的文化分为。校企文化在内容、建设途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都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其指导思想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校园文化是一种理论性文化,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将思想教育的最新价值和内涵传授于学生。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是补充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有爱等良好品质的学习。
学生以及企业的员工都是社会公民,通过融合校企文化来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树立公平、自由、平等的社会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合格公民。
2.2 以文化为契机,校企双方通过研发课程
文化是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支持其发展和生存的脊梁,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深层推动力。随着我国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其也从表面的制度和物质方面合作更加的深入化,上升到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渗透。首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取企业中优秀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如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并吸取企业标准、严格的管理体系,将企业优秀的文化氛围在实训课以及专业课中进行不断的渗透。其次,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巧妙的利用双方存在的优势,对校本课程进行探究和研发。最后,在实训室中融入企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实训室不仅要在仪器设备方面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设置,更是要营造一种与企业相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在实训室显眼的位置挂贴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牌等,并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执行,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以及管理模式。
2.3 校企文化对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之品德的形成与后天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环境对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而校企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文化,其具有感染性和渗透性。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充分发挥出文化的育人功能,采用各种方式在学校生活中渗透校企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校企文化的影响,在生活方式、行为以及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塑造。例如,开展校企文化活动,与企业合作举办校企合作论坛、联谊活动,举办职业设计大赛,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等,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不断的渗透企业文化,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另外,还可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等,将企业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等文化内容融入到活动中。
三、总结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职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品德、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职院校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不仅要拥有高质量的专业技能,更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技能进行传授,也要兼顾价值的引导。所以说,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高职“三全”德育模式对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如占.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三全育人”体系的优化建设[J]. 教育观察, 2019, 8(10):134-136.
[2]张梅霞. 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课程德育的实践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31(007):141-142,146.
[3]迟传德.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学院德育工作探索——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06):94-97.
作者简介:何建伟(1982.4)男汉族云南昆明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
陈颖(1982.4)女哈尼族云南建水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