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勤
湖南省安化县古楼乡完小 413509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意义深远,所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其核心仍偏重于知识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突出表现在自主学习教学环节设置上存在漏洞,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和内容,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此课题的探讨,探索如何完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育体系,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独立性
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学习的过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首要特征。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要想自主、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要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等,确定有针对性的学习体系。同时,教师制订的学习内容也应与之契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求知兴趣。
(二)自律性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自律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特征。自主学习意味着自觉学习、独立学习,其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这种学习最终能否取得成效,主要是依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与自我觉悟,是建立在学习行为、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意义等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路径,取决于学生能否依照自主学习计划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三)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知识信息的更新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可能跟随其一生。因此,学生只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获取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帮助其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实现良好的可持续性发作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开展以来,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在具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缺乏、意识薄弱。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都是以被动的姿态进行知识接受的。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惰性,从而对自主学习的活动缺乏兴趣、缺乏浓厚的参与意识。其次,教师还未形成完善的自主教学意识。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在理念方面进行了认可,但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仍无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放手”,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干涉,代替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最后,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限制,无法对一些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认识与实施,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单一、僵化、低效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锻炼,首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把握和提升。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常识、数学小故事等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其自觉参与阅读活动。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系构建,不断挖掘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形成富有深度和层次的阅读体系,从而逐渐积累起数学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学生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信心,从而在不断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持续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形成及学习效果的保持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实现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一项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的观看或按照教师制定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通过预习笔记的记录来进行独立思考思路的体现,并针对自己不懂或理解不透彻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着重的学习,从而在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后复习不仅能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查缺补漏,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引导性、迁移性课后作业的布置,来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课后复习,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发展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中,迸发出更多的学习灵感。此外,还应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化的数学课堂,这一指导思想也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带来全新的启发。小学生的探索思维还不够完善,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难以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可以集中学生分散的探索思维,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优势,弥补学情差异化的短板。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满足新时代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教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为一单位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通过合作画图、裁剪、拼贴等方式制作梯形。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内成员可以发挥各自长项,也可以自主讨论和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合作探究结束后,学生不但可以准确区分梯形和其他图形,也可以对团队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可以确保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质的飞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朝阳.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0):261.
[2]田龙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6(9):46-48.
[3]马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50.
[4]赵素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4):79-80.
[5]曲红霞.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