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苏苗杨
[导读] 初中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思想的聚焦,教材的改变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给教师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
        苏苗杨
        泰顺县第七中学,325506
        初中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思想的聚焦,教材的改变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给教师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学组织方式上更是提出了挑战,而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初中学生培养目标,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从实际出发, 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设更加完善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研究历史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物理课程属于基础课程,详细阐释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四项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科学知识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人对物理学 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伴随 着物理学发展的全过程。在此阶段,人会探索物理现象的内 在联系,以研究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还会将其 转化成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规律,以供后人进行学习。学生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探知求索,以了解自然 界的构成、现象和规律,进而挖掘物质存在的多样性、复杂性 和统一性,并将其进行内化,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科学方法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是人研究世界的 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研究自然界过程中,物理学家摸索出许 多研究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源于实践,因而凌驾于 科学知识之上。
        第三,科学精神和态度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人们 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物理课程的学习当 中,学生必须持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探求 真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
        第四,科学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人应用所学知 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学生解析“模型化”的物理试题只是其中一项内容,培养学生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是另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
二、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实施教学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目标,并以此为目的,训练学生,凸显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另外,还要重视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核心内容以及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此框架下,物理概念和定义、公式和定理也会被简化,教师教授更方便,学生学习更容易。例如,在学习凝华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凝华的基本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这样的物理模型非常理想化,只靠教师纯粹的说教,学生很难将其掌握。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将概念置于其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凝华的实际现象:用久的电灯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在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冬天东北的窗上形成的花纹等,这些生活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凝华的概念。
三、科学探究
        要想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初中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展开物理教学的工作中,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简化和剖析问题,建立物理模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就是重视科学探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探究被视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渠道和手段,而这也削弱了科学探究的价值。在物理课堂当中,一般需要探究的问题都是问题情境当中明确要求的,或是教师明确要求的,学生只是遵循流程去假设、猜想及实验,然后很轻松地得出最终结论。在探究前, 学生大概就能够猜到结论,因此,在进行探究的时候,也不会用心去思考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这样单调的训练,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作用,很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力与运动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基本上都会让学生对运动状态变化同力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进行探究,先让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然后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再进行实验的操作,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等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实际上,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却非常有限。比如,思考怎样确定拉力大小,怎样来平衡摩擦力,数据为什么会有一定误差,以及这个实验为什么会成功等问题。教师将探究仅仅作为得到知识的一种渠道和路径,获取知识之后,探 究便没有了其利用的价值[1]。
四、课堂再现研究历史
        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是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的实际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以物理学发展史为依据,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有确切的认知,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想实施以物理核心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还要足够重视学生获得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比如,在学习牛顿定律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材写到了亚里士多德对牛顿第一定律持有的错误观点,并持续了近两千年,以及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这个错误观点进行讨论,同时也会大力赞扬伽利略的伟大精神。虽然这样的教学将伽利略的高尚品质凸显出来了,但是从整体来说,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教,对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一种反效果,学生会产生一种古人没有智慧的错觉,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错误维持了近两千年。而假如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这几千年的研究历程,那么学生很难对古人存有敬畏之心,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沉闷和单调,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一起探讨物理学的真正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物理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学习中, 学生需要认识和探索世界,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只有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够深入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在学习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内容时,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敷衍学生,要与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不仅要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初 中物理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重视 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 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伟,张静.基于“5E”探究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为例[J].物理教师,2016,37(8):32-35.
        [2]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  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31-36.
        [3]简春姑.通过实验促进初中物理电学的深度学习:初中物理电学“懂而不会”现象原因及其问题解决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5):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