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康月珍
[导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应用题的教学
        康月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应用题的教学.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将知识活用.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阶段,应用题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无论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还是在各项数学测试中,应用题都占用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利用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和解题步骤,可以快速直接了解学生对于当前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速度和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
        因此,应用题可以很好的映射出在整个数学教学环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又能加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应用题在教学期间,教师利用教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应用题具体化、直白话,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全方位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准确把握教材创设合理的情景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大纲的来源,也是学生知识点复习的重要资料书。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编排到各个章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点的要求,相应的应用题穿插在各章节之中,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应用题知识点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教材知识核心,针对不同应用题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泛研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尽可能的对学生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开发。如题:小明烧开水需要15分钟,做作业20分钟,打扫卫生10分钟,则小明做完上述事情最少需要多少分钟。这一类的题目就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解决此类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减,而是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烧水可以和写作业或是打扫卫生同时进行,所以上题中小明所花时间最少是30分钟,而不是45分钟。
         二、引导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往往以书面语的叙述形式进行表述,这就给小学生全面理解应用题内部的全部内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应指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同时这个过程应尽量做到认真仔细。

在审题的过程中掌握该题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整个应用题所讲述的问题是怎么样来的,应用题内部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明白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各个数学中哪些数字是干扰项,哪些数字对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是有帮助的,这些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其次,在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画些简单的数学曲线以帮助其理解相关的应用题内容,将较为复杂的数学关系,转变为较为生动形象的概念图,更好地帮助学生审题。
        如在解算“已知乒乓球有11个,羽毛球是乒乓球的3倍,求乒乓球和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该问题时,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其中所包含的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数字11和数字3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图线,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审题效率。
        三、传授学生基本的解题策略
        基本的解题策略包含许多必要的因素:第一,指引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学生要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解答题目所需要的未知条件展开相关的.收集、整理,然后再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 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有效方法加以分析,还要给学生解释要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运用自如;第三,引导学生独立摸索解题方法,特别是解题的步骤。培养学生形成连贯的、逻辑化的思维,解题是要想到解决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步骤来做,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期而持续的培养、训练。
        例如,教师在列方程应用题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干内容,一一找出其中存在的关系,再列出解答方程式。此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删选有效的信息,然后合理利用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再通过相关方法计算这个模型,从而得出题目答案,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答案。
        四、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训练是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需要注重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勾连,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在学以致用中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和谐的教学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拿两杯牛奶(因為牛奶的浓度的不同导致口感的差别),引导学生按照合适的比例配置出浓度适宜的牛奶,并询问学生配制比例的多少,在学生的思考中提出问题,若有一杯白开水为 200 克,则加多少奶粉泡制的牛奶更好喝?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实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实施,我国各学校都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得到一定的创新。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分析社会教育的现状,制订出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教学新模式,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等。这样,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将会稳步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7).
        [2]杨秀娟.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