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容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800
摘要: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练习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练习的有效性是有很大的联系的。目前小学练习课还存在繁多、杂乱等现状,部分教师认为只要练习够多,就可以达到效果,从而忽视了练习的高效性。练习课的创设缺乏层次性,没有抓住重难点,反复性的练习过于死板,既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给学生增添了负担。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型。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授课的教学,缺乏对练习课的研究,特别是现在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练习教学,更是没有思考。一线教师感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课教学研究,认为只要多做些练习就好。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知识和技能,立足于课本,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小学数学练习课设置的重要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和理解教师的教学,也无法灵活运用知识。为此,小学教师必须设计他们的练习,使他们能够通过练习积极应用数学知识。在传统的小学教程中,教师们经常采用题海战术,这不仅不会提高练习的效果,而且也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新课程下,教师通过发展有效的数学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和学习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整合课型
练习课内容整合不是练习题的简单汇集,而是围绕主题目标展开的系统性设计和组织,教学目标是其核心内容,其导向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作用突出,教师要吃准教学目标,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内容。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训练为主的课型,教师在练习课设计和组织中需要有创意实践的主动意识,整合练习内容,创新练习形式,丰富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练习课形式主要分为专项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教师在不同课型设计时,需要体现其学科属性特征,为学生带来全新练习感受。小学生对练习课比较熟悉,大多存在一定排斥心理,因为枯燥的计算训练任务会使学生心生厌烦。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展开教学设计,提升练习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练习课内容选择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结合学生生活认知,这样获得的练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能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教学小学数学“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时,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先对教学目标有深入解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能够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促使学生顺利建立数感。在练习题目设计时,教师为学生投放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读出中间带有“0”的数,如40078、100876、10070022等;利用图表形式列出从个位到千亿数位,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写出数,另一个读出来,读错的人会受到处罚。……学生领受这些训练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训练气氛渐浓。数学练习内容的整合和筛选,教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做好充分的教学调查,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向。教师在训练题目设计时,基于不同的制约因素,追求形式的多元化,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训练,其训练收获也是多方面的。口头认读、列表展示、同桌游戏,学生认同感更高,训练活动顺利开展,学生行动迅速,练习效果较佳。课堂练习课设计时,教师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安排练习内容,也可以针对某个概念进行针对性练习,以便发现问题和纠正偏差,还可以对考试试卷进行针对性训练设计。课堂训练趣味性增强,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其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二)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学生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的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理念提出来的观念。
数学做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不同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必备的工具,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如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核心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用好。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应立足于课本,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与应用。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综合练习》这节练习课中,第一个环节就进行了基础性的练习,笔者用的是课本中的第8题,原题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三角形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三角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这题的神秘感。教师将原题做了一些改变,在出现第一个和第二个图形时,学生可以根据一个钝角和直角快速的判断。在第三个图形只出现一个锐角时,少数学生的第一反应会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出现这样的图形,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第二个基础练习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算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第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的两个角分别是120o和30o,计算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这道题目,学生回忆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第二个图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其中的一个锐角是60o,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学生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直接用90o减去其中一个锐角得到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角度,直观地发现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初步感受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断,并回忆它们各自的特征。
(三)适度练习,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师必须仔细了解学习标准,明确制定练习的学习目标,并使主题适合,包括问题的适当性和难度。如果练习次数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们就太累了对付不了他们,没有效果。而且,如果问题数量太少,知识不足,目标就无法实现。正确数量的练习更能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练习既困难又容易。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条件充分结合起来,考虑到学生的近期发展领域,所有课程都是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忽略知识。例如,在圆柱表面练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设计练习,列出圆柱形通风管、油桶、水箱、木材和花盆、建筑柱等,以使学生了解每个造型的表面由多个面组成。请记住侧面的计算公式,而不是记住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样,学习“长方体表面”练习时,学生不需要记住长方体表面的公式,而是需要确定长方体表面位于前面、左侧、右侧或底部的不同情况,同时考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计算公式。教师设计了长方体表面在生活中各种缺勤情况下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面。要将所有知识连接起来,明确搜索所有三维形状的曲面是组成轮廓的所有曲面的总和。高质量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励和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梯度练习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知识,方法是将练习的设计提高到所需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吃得好,并允许不同的发展。
总之,练习是小学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好的练习课教学策略,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的有效保障。教师必须积极创新,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通过练习课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科学和逻辑指导下有效整合数学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谢英.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0(27):73+75.
[2]汤卫新.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实施[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2):93+92.
[3]许国华.优化练习设计,让数学练习课更精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38+240.
[4]刘艳.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102.
[5]蔡萍.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四策略”[J].科普童话,2018(42):9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练习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2019XB063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