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斌
莆田市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 351200
[作者简介]赵玉斌,高级教师,莆田市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福建省十三五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思维发展,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认为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愈演愈烈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基于课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有价值、互动性强的问题情境,引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本文基于问题对数学学科的特殊意义,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目标入手,探究如何围绕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数学学科特点,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取得以数学问题引领小学生数学发展的效果,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问题;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活动本质上也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作为激发学生探究欲、引发学生思考的主要工具,不仅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密切相关,也事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然而,由于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影响,缺乏直观性、直接性与主动性,以致于教师很容易将本真的数学问题走偏或是异化,从而制约学生数学思维培育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前,我们既要关注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基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现状改进问题教学,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进行数学思维,进而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达到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论述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含了数学量、结构、信息等。对于人而言,数学与人的成长、生活、思想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更是包罗万象。然而,实际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很少会自主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思维与个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以及思考问题方式密不可分,本质上数学思维指的是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特定问题思考方式,要求个体在学习数学知识之时,能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为熟悉的内容,从而理解与内化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发现以及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与较强的理解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思维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智力开发十分有益。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先让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教学数学大纲》中有规定,使得学生具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需得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到各个教学阶段之中,进而引领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等,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归属于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是重中之重。虽然,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比对于数学知识的素养,学生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面的发展,更为紧要,与学生个体成长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数学学科学习中要掌握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自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思考方法以及问题解决行为的养成教育。由于数学问题和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行为等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数学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毕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离不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表征、理解与解决。
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问题密切相关,数学问题不仅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媒介、载体与平台,还是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磨刀石与动力源。所以,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问题密切相关,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应置于数学问题情境脉络之中,以诱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概括、调整与优化个人数学思维方式方法。一是因为,数学问题能串联起某一类或网络化某一些数学知识,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数学问题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或是从思维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将散乱的数学知识点连接起来。二是因为,围绕数学问题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学生思维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会更加紧密,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将知识具象化,通过在特定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数学探索心理体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为直观的现象,领悟数学知识,进而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三是因为,通过问题的诱导,能让认知与心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持续性地调动右脑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教师也能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活动中,关注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育,引领学生在思路假设、路径决断以及结论反思等一系列数学化活动中,实现知识性、思维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优化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三、数学问题引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苦下功夫设计数学问题,提高数学问题的质量
以数学问题,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最难实践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合适”二字,意味着问题难度要恰到好处,既要略高于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认知发展水平,又能让学生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无论是问题的措辞,还是问题所描绘的内容,都要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使得学生能在“跳一跳”的状态下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
再者,数学问题的导入也有一定的要求,既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平铺直叙,要有一定的气氛渲染,否则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思索上。
总而言之,以数学问题引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课堂中的数学问题,既要基于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已有的数学问题探索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控制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恰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又要从学生现实数学活动入手,重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数学问题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作为一种学习刺激诱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鉴于此,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下苦功,教师可结合数学课本上现有的例题以及练习题,通过必要的加工法进行改装或重组,将离散的数学问题变式化、连续化与题组化,由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导入课堂中,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构建数学问题的连续体。
例如,在图形与变换单元复习课教学中,由于本单元重点集中在钝角、锐角以及平移与旋转的认识与操作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入手,结合学生新知学习时的表现,以“明辨直角、钝角、锐角以及按照要求画出规定角”和“认识平移与旋转的本质以及了解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为目标,运用多媒体给出游乐园图片,要求学生在图片上找出有多少个直角、钝角与锐角,哪里会发生平移、哪里发生了旋转。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在问题的驱动下,回忆钝角与锐角、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寻找图片中的钝角与锐角,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游乐园设施的运行原理,梳理与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摘到”数学问题的“桃子”。
(二)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思维发展中,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是重点。因为,小学生身体和认知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思维有一定的跳跃性,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在于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毕竟,小学生思维具有较强可塑性,运用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教师要跳出以往教学的局限性,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跳跃的特点,创设生活化、具有悬念或是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思路探索,一旦出现思路不清晰,及时改变原定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小学生对未知、悬念的好奇心,巧妙地在课堂中设置悬念,改变以往被动式引入问题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围绕悬念进行思考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探求知识,开拓思考思路。例如,在“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多位数,我可以不计算直接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 整除,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考考老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教师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产生怀疑,从而主动地提出一些数来考教,并利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验证,一旦结果准确,学生就会对教师掌握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秘密产生好奇。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罗列出来,通过分类整理去总结这些数的规律,从而找到“秘密”。整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从逆向地借助已知结论去分析和总结规律,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一些习题的巩固练习,就能进一步将这些思维方式应用到日常学习与思考中,在逆向思维的辅助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直观性图形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组织性,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及时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点的习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前后联系的非常紧密,加之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抽象性,如能运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整理与总结知识,就能在知识的纵向与解题的横向上,串联其新旧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化、系统化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图形的记忆与理解,比文字和符号容易得多、记忆得深。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图形情境,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教授学生高效地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例如,在“三角形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教师根据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特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图形进行分类,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深化改革背景之下,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问题对数学学科的特殊意义,基于小学生心理水平之间的差异,在合理性教学诊断的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到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蓉.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维[J]. 考试:综合版, 2013(3):280-280.
[2]王晓艳. 浅析小学数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3, 000(003):100-100.
[3]占礼林.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0, 000(001):125.
[4]罗丽萍.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C]// 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19.
[5]杨艺. 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几点尝试[J]. 广西教育, 2020(1):137-138.
[6]王颖奇. 立足学生实际 注重思维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 考试与评价, 2018(4).
[7]孙仁伙. 如何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打开一扇窗[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8).
[8]张鸿. 遵循认知差异,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16(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