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中学语文教育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周兰芳
[导读] 中学的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结合体,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周兰芳
        临海市灵江中学  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中学的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结合体,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学教育却不是语文教育的替代,而是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活动的开展。所以中学的文学教育中包含着一些文学的知识,文学的创作评论,或者欣赏等一些教育活动内容,通过中学文学教育能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认识不断的发展,最终能够促进中学语文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前言:
        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完善。因此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来教育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于文学教育的研究已经十分的蓬勃。
一、中学文学教育的构成与特征
(一)中学文学教育的构成
        由于中文文学教育的教育活动开展较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教师作为文学教育开展的具体实施者,以以及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整体活动的开展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对于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以及素质的提升,所以学生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提高,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中学文学教育的特征
        中学的文学教育是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的文学作品为媒介开展的。通过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就能够了解相应的文学知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中学生,不断的加深自己在学习之中的体验与认识知识的能力。因此中学文学教育能够超越功利,形成统一的教育。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性发挥能够使教学成果更加的显著,所以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学习。但是由于文学的内涵丰富,所以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文学教育需要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己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理解。
二、中学文学教育的功能
(一)丰富中学生的知识
        文学作品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多彩,能够对于社会生活进行反映,并且经过艺术家的加工,能够具有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生动的感受到社会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各个画面进行描写,通过对于人物的经历以及心理活动来表现出社会生活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之中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活的真谛。由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足,因此在文学阅读的时候,通常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丰富自身关于社会以及人生的认知。
(二)完善中学生的人格
        通过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中学文学教育开展之中最重要的功能。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意义,因此学生可以用审美的形式去对于文学作品进行欣赏。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幻想学生对于美的追求,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的,所以人们能够在作品之中感受到自身对于精神的追求。并且与此同时,文学作品的阅读还能够直接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使自己的审美境界得到提升。在中学文学教育过程中,随着学生审美境界的提升,学生就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事物,从而能够对于社会有着更加超脱的认知,这种认知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完善。


(三)增强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在文学教育之中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就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断的发展,由于中学的文学教育是一种超越性与功利性结合的教育活动,所以在活动时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拓展,并且审美境界得到提升,促进了人文精神的逐渐开阔。而思维的拓展则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发育更加成熟,对语言表达有自己新的理解,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并且增加思维的活跃度,是与人沟通时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加的流畅与顺利。
三、中学文学教育的内容与相关教育要求
(一)中学文学知识教育
        文学教育的开展需要学生首先对于文学文体进行理解,因此在中学文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首先注重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能够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的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学基本知识的传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认识能力。文学作品是作者在自身生活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文学的形式对于社会现实情况的表达,学生通过对于作品的感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情况以及社会现实,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表达,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中学文学欣赏教育
        文学欣赏教育是文学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首先文学欣赏是一个认识的活动,然后才是一个审美的活动,因此在文学欣赏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文学欣赏是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语言高速发展和思维拓展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文学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并且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其次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还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
(三)中学文学创作教育
        中学文学创作实际上来说就是写作教学,通过写作教学,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句,并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其次通过写作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以及思想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朝着综合发展的方向进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常识,主要有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想认识水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等,通过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运用出更加丰富的知识,并且能够写出更为正确的立意,体现出其自身的写作水准。
(四)中学文学评论教育
        文学评论在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之中,是一项较为难完成的任务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知识素养,并且还需要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文学评论的开展是通过对于一些作家作者或者创作进行评论,通过评论能够表达出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因此文学评论也是一种审美与理性相结合的活动方式,需要通过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于作品进行评论,使学生达到个性化发展。
结语: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当前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传输的知识,全部都是用于学生升学考试之中需要的知识。而针对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些科目以及教学知识,教师却不够重视,因此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缺乏创造力。通过中学文学教育的开展,能够使中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本文对于中学文学教育的特征以及要求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当前中学语文中文学教育的方式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红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及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9(10):78-79.
        [2]娄佳施.张爱玲作品能否入选语文教材之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09):134-136.
        [3]邢桂霞.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9(08):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