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优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瑞玲
[导读] 在教育中,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本身应当具备的,能在适应日后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中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
        张瑞玲
        新疆昌吉市大西镇中心学校  831104
        摘要:在教育中,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本身应当具备的,能在适应日后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中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的读写能力、语文方面的行文风格、人文情趣、学识修养等,除本身底蕴方面外的素养外,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态度以及习惯同样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内容。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优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优化
引言
        核心素养,即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因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灵魂”所在,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模式。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众多知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个性的塑造也可以得到兼顾。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带给学生们的积极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正在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符合国家教育的相关规定,能够推动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素养,让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成绩而去学习,而是为了发展去学习。在小学四年级这个学习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让学生在各种方面增强自己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自身的独立想法和思考,在课堂中也能够展现出自己在以前所没有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去进行教学,更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每一位学生更深入的去学习语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更多的课外学习内容。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只把关注点放在教材罗列的知识点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内外的资源,没有添加更多的课外拓展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出于惯性或惰性,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字词句即可,针对字词句所做的拓展训练不够,满足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方面,没有在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核心素养被提及并不断重视后,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出现了偏颇,教学上只看到了“素养”两个词,忽视了“核心”的本质。这些教师为了将文化素养、社会参与等理念融入语文课堂,不断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将语文教学变为了地理、历史课堂,大谈人生观、价值观,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原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讲成了高谈阔论的哲学课程。由于讲授的内容泛泛,学生年龄段较低,教学目标高于学生实际接受水平,导致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高谈阔论的教学理论不能付之于实践,理论实践不能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阅历脱轨。
三、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对学生们进行多方面教学,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和增加自己见闻的最好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学生们采取多方面的教导,是让他们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最好时机。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喜欢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自己进行教学。因此,当老师对小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只对他们纠结于某一方面,而是更多的对他们进行发散性教学。

比如,当他们学习的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时候,老师除了要教学生们古诗的内容和含义,还可以对学生们讲一些关于贺知章年轻时外出求学的故事,让他们对贺知章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当他们除了了解古诗的内容和含义的时候,如果增加他们对诗人旅程的了解,就会加深他们对诗人的生平的乐趣,对他们的学习和了解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发挥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老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所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一定的兴趣,同时还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进行了忽略。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老师做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充分的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发挥出来,在发挥他们为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要求老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将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并在与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指导。学生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吸收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丰富自己的知识点,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办主题活动,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底蕴不言而喻,简单的课堂授课当然无法令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底蕴所在,因此,学校及教师可在课外时间联合举办与语文相关的主题活动,例如,近年来,在小学校园中颇为流行“图书互借活动”,即让学生将家中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交换阅读,如此既为家长省了钱,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知识素养。又如,在校园内举办写作大赛,设置贴画、课外书等物品作为优秀者的课外奖励,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除写作大赛外,演讲大赛、辩论大赛等活动同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此类大赛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的语文核心素养,更能令学生了解到文学的博大精深,提高思想文化素养。
        (四)小组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合作探究素养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往往在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学习之中出现钻牛角尖的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以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课改和核心素养教学的相关规定进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们为主体,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从而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读写算,2019(28):56.
        [2]冯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华夏教师,2019(19):44.
        [3]李维.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化[J].学苑教育,2019(17):29.
        [4]高玉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探讨[J].考试周刊,2019(57):44.
        [5]赖敏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小学时代,2019(17):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