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低段生活语文中知识可视化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宣豫梦
[导读] 探究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的运用程度
        宣豫梦
        浙江省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      321000
        摘要:探究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的运用程度,通过课堂实践调查、文献调查法研究,发现知识可视化在培智学校低段的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字词了解、句式语言学习、文学欣赏三方面促进培智儿童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由此可见知识可视化在培智低段生活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尤为必要,为培智学校的教学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培智低段;生活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知识可视化教学是一种以心理学学科为依据的教学方式,在特殊学校进行一方面是参考小学低段学生认知与思维发展的特点为参考,另一方面也是以特殊孩子的缺陷补偿为依据,采用可视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促进特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在低段就培养特殊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以及保持好对于学习的兴趣。
        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表示生活语文面对的是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但是在当下的生活语文教学中多侧重于输出现有课本知识,按照书本教学,并且并没有深入扩展理解意思。近年来培智学校学生其智力缺陷程度愈加严重,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比重增加,而且自闭症儿童近年增长趋势明显。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需要教师作出适应性调整,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特殊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可视化可以渗透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各方面,以下将从字词理解、句式运用以及文学欣赏三方面展开。
一、知识可视化促进字词理解
(一)灵活展示动词动词意义
        特殊学生在智力方面的缺陷,从认知理解到掌握运用上的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尽可能的做到可视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例如在生活语文中对于动词的理解“打”,教师要从图片到实际情境模拟“打”这个动词,同时及时告知学生,该动词的行为作法是不对的,学生不应该模仿学习。“摔”字重在体验其过程,增加特殊孩子包括自闭症孩子对字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游戏室,模拟摔跤的方式,增加学生体验,及时教学正确规范“摔”字读音,而边上同学可直接见到“摔”动词的知识教学,而不是通过单字书写以及静图展示理解字面意思,同时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活用知识,在生活中展示出来。“跑”也是同样的理解方式,只要教师将知识做到可视化教学,学生在理解以及运用上就会事半功倍。
(二)具体化展示名词意思
        特殊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不局限在动词上,对于名词理解上:风雨雷电,花草树木这些具体生活字词的学习,要做到知识的可视化教学和及时教学同步进行。通过在生活中具体认识“雪”的形态样子,做到对该字的生活可视化,再及时教学,从而可以更充分认识到“雪”特征以及不会在生活中误用,例如有特殊学生在夏天的雨会认作是雪。
(三)信息技术增强知识可视化
        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出现很多帮助幼儿学习生字的软件,特殊学生的生字教学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学习。教师在选择工具时,也要同步考虑到特殊学生对于难易的接受程度,对其进行一定的筛选。例如对于一些象形字的认识,通过动画的演变,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例如“山、川、田”等字的演变书写,由实物动画转变成汉字,通过可视化教学,学生了解汉字的形成,增强记忆能力,为其短时记忆增加可信描绘程度。实物动画与汉字相结合,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实物的认识。可视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在传授特殊学生知识的教学上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完成,可视化教学就是为其他教学提供便利,但都是为特殊孩子知识的增长而努力。
二、知识可视化促进句式语言的生活运用
        在逐步完成汉字学习,特殊学生需进一步句式练习,促进特殊孩子在日常交际能力的提升。而句式可视化学习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以及在剖析句式上,学生不会颠倒次序,尤其是存在行为刻板固执的自闭症儿童,减少错误句式的发生运用,这样的可视化句式练习尤为必要。在低段简单句式练习“我在干什么”到“我在教室里干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指出图片人物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完成句式的教学。

进一步教师模拟句子的行为动作,从视觉上刺激特殊学生思维活动、言语生成,达到学生能自发主动地说出句式,从而在教学上达到良好效果。这样特殊学生不仅通过可视化教学感知知识句式形成,还通过直观练习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活跃了课堂氛围。
        同时在这样可视化教学下,教师要十分注意知识的深度渗透、广度发展。不要只局限在教师表现句式练习,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进行的动作,然后判断能否活用句式,进一步踊跃发言句式,教师再通过点评以及修改错误句式,促进特殊学生对于句式的掌握以及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抓住可视化教学例子,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学习课文《青蛙》中,句式“有的...有的...”,教师在课堂讲解新授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同学,有的坐得很端正,有的趴在桌子上。学生通过直观发现,一方面学习到呈现出的“有的...有的...”状态是分开进行的,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学生上课状态,间接规范课堂,从而不影响到学生情绪。图片可视化展示到行为可视化展示引导,完成对特殊学生的字词句的进一步学习认知过程。句式的可视化练习可以体现在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书面练习到日常语言能够正常灵活运用,这才是教师利用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的最大收益以及回报。
三、知识可视化促进文学欣赏
        在培智低段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教师会选择一些浅显的古诗词作为学习内容,来让学生了解到文学魅力。但是由于古诗词多采用押韵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对于特殊学生就是隐晦难懂。对于无法想象思维思考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同时也消磨了学习的兴趣。而可视化教学,将我们的传统课堂搬至到大自然中,没有一定必要是外出教学,教师通过语言、教具、图片、课件以及实地观察,将七个字的古诗用特殊学生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农民伯伯弯腰辛苦的劳作,脸上的汗滴滴往黄土中冒,实际弯腰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再进一步学习劳作后丰收的成果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米饭,提醒学生也许自己浪费的一粒米就会是农民伯伯的一滴汗。单单知识的教学是不能促进品德的完善,德育教育也离不开知识学习过程,两者结合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古诗词文学向来晦涩难懂,教师最大程度的可视化教学剖析呈现,能够让特殊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魅力,虽然只是入门级别,但是对于这样的学生已经是一大进步。
        例如湖州示范课堂唱游律动课教学《古诗新唱》,特殊学生身穿朝代服饰,手拿乐器,跟随音乐配合弹唱,古诗作为歌词,在氛围中学习到节奏的掌握,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团结以及相互配合,堪称完美的一节示范课。其背后教师和学生一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也让学生深刻学习到音乐课的知识以及体会之间的乐趣。在其固有的文化氛围中,看到教师的教学指导,将知识点及时落在乐器上。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与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学会等待、学会合作,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这节课虽说是中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演奏的,但是给我们教师启迪,在以后的低段唱游律动课上能否将简单的常识性知识融入到歌词中去,将可视化知识浅显的生动有趣的传递给学生,这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要思考反思以及活学活用的。
四、结语
        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在培智低段教学中普及率不高,所起到的作用甚微。但是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实践操作中确实能在教学中帮助很大。字词理解需教师用心开发拓展,句式的练习需教师展现在生活的随时随地,在课堂的教学上也需要整体渲染一个可视化的背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尤为需要。与其它教学方式相应辅助,有利于特殊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加强特殊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能在特殊学生儿童期就规范上课纪律以及激发对于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05-109.
        [2]杜娟.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70.
        [3]陈玲.聂运义.思维可视化在高年级培智课堂中的运用[A].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3):53-56.
        [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Z].
        [5]朱念杰.刘宁.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课堂经纬,2015,828:41.
        [6]知识可视化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探究[B].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