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吴晓苗
[导读] 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在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广泛应用在教学中
        吴晓苗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第五中学  831800)
        摘要: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在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同样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堂应用微课,针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可在实践中因为存在诸多问题,对微课教学模式辅助作用发挥造成阻碍。对此,本文将立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堂,简要分析提高微课应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高中语文;微课;应用分析

        引言:诗歌鉴赏属于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针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历史文化意识的构建、文本分析能力的锻炼起到重要作用。关于诗歌鉴赏教学,需关注学生个体针对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思想感情的体验,可是因为学生缺少诗歌鉴赏的兴趣,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语言剖析,从而无法将诗歌具备的审美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为打造高质量诗歌鉴赏课堂,应用微课教学法是一次有益尝试。
一、应用于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应用微课,不仅能够节省宝贵的课上教学时间而且能提升课堂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大致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深入思考诗歌的中心思想,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保障[1]。以《再别康桥》为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将作者的生平事迹、诗歌创作背景以及音频资料等共享到微课平台上,而且以作业的形布置预习任务。利用课外时间下载或是在线自主学习微课教材,初步认识诗歌的情感基调与基本信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应用于课堂教学
        微课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而且有利于烘托气氛与重现情景,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传达的意境。在教学大纲中针对学生应具备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通过板书或者口述等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单一的方式难免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教学效率。而微课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选择短小精悍的内容、重点突出略带简单内容,加之结合影音资料进行阐释,可达到“乐中学”的效果。以《雨巷》为例,诗中承载着诗人希望与失望的两种情感,出于防止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不到位,在诗歌朗读时教师可通过微课予以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心思想。例如诗歌的第一部分,所呈现的细雨朦胧图,在诵读时的感情是愁苦与消沉的,在“悠长、悠长”等词句中表达诗人的伤感、惆怅之情。而第二部分则是描述希望和落空的一个过程,体现的感情相对凝重,学生在朗读时应适当调整语调和语速。伴随微课中朗诵解读,沉浸于诗歌的优美意境中,从而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情感主旨。

因为很多学生在课堂外不会主动接触诗歌,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才会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与方法。例如应用微课“推敲诗眼,领悟诗情”,在对《登高》这首古诗进行赏鉴时,“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可谓“诗眼”,起到统领全文的重要作用。通过微课视频详细为学生讲述这首诗以“悲秋”渲染环境,并且抒发杜甫晚年穷苦潦倒的悲伤之情,还有那份忧国忧民的人生感慨。
三、应用于课后巩固
        虽然课堂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可是单纯依赖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学生应通过反复的思考与训练才会真正领悟要领。以往教学模式下的课后巩固主要是通过作业呈现的,若是没有考虑作业的“质”与“量”极易学生的抵触心理,降低复习效果[2]。而使用微课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将教学重点或是知识延伸内容传达给学生。
四、以诗歌题材和类型,选定微课授课内容与形式
        例如《归园田居》呈现的是世外桃源的景象,在微课中应将抽象画面变得更具体,将山水田园生活活灵活现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放置于诗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感受作者对于生活的向往,而且能够反思作者之所以向往田园生活,是因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也后悔自己误入仕途。再比如《咏怀古迹》,虽然在表面上以意象描抒发对王昭君经历的感慨,和诗人的同情之心,可是实际上却侧面表达作者故乡难回、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钻微课中简要阐述作者的人生历程和王昭君线之间的共同之处,注意内容不能过多,以此方便学生从多个层次掌握历史背景的条件下领会诗词主旨。总之,关于微课授课形式,通过PPT或是录屏等取决于教学内容,并且微课画面的色调、背景、图文以及影音资料等则应按需结合,要符合诗歌呈现的情感基调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主旨,针对微课细分专题,和诗歌题材与类型选取合适的微课内容与授课形式,有利于微课作用的充分发挥。
        结束语:将微课有效运用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需结合教学实际,科学筛选并充分整合微课视频内容,在此基础上制作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组织探究式多样化的学习鉴赏活动,将诗歌鉴赏具备的审美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另外,在必要时应通过研学案或者是导学案提供辅助,进而促进诗歌鉴赏教学和微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诗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树江,王家涛,刘子铭.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9,17(28):147+149.
        [2]雒晓亮.微课在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7(01):56.

        作者简介:吴晓苗,1988年11月28日,籍贯:新疆,最高学历:硕士,职称:中一,邮编:831800,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第五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