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杉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小学校
摘要:现如今,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来创新课堂教学。但近几年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仍然较为落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是会以大量知识输出为主,使得学生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而微课的出现,就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优化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本文从营造课堂氛围、延伸课堂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方法、模式的创新,使得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策略
微课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录制出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此教学视频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生动、直观地呈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且小学生本就处在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而微课又能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呈现语文知识,学生的探索热情、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不再认为语文学习是枯燥的,从而将语文知识记得更快、更牢,不仅如此,微课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引导者,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微课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策略,实现微课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有兴趣才会有探索的欲望。但不是所有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都感兴趣,且小学生的注意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分散,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每节课的前半部分,而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短。为了应对上述的情况,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特点,把微课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视频或是故事,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1】。
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不再让学生直接朗读课文,而是利用微课播放一段动画:“在一个天气炎热的上午,好多天都没下过雨了,小河和池塘的水全干了,一只乌鸦非常口渴,但它到处都找不到水喝,它突然想起人们常常到井边打水,于是就向井边飞去,正好看到井边放着一个水瓶,而且水瓶里还有水,可乌鸦发现瓶口太小了,里面的水又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还是喝不到水,于是它就站在一块石头边开始想办法……”播放这样有趣的视频再加上生动的配音,在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开始产生探索的欲望,想知道:这只乌鸦要如何喝到水瓶里的水呢?等到接下去教师开始讲解课文时,学生就产生学习的兴趣,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又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主要内容是描述了火烧云这一美丽的景色,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到网络平台搜集火烧云的景象,慢慢将火烧云的美景清晰展现,这样能更有视觉冲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配上文字解说,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时,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回答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可见,小学语文教师若能够充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推动后续教学的进行。
二、延伸课堂内容,弥补语文教材缺陷
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内容之中,教师要能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着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更开阔的语文视野,也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有的时候教材内容的设计不是非常合理,课文的深度是小学生的水平难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就要能够进行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
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以及教材缺陷的弥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也可以掌握更多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要考虑到古诗文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教师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就无法展现出古诗文的意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一段动画:夜晚,月亮格外明亮,月光通过窗户照进诗人的家中,诗人走近窗户,抬头看着这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开始沉思,想起了远方的家乡。通过动画,学生们感受到了古诗的整体基调,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弥补了教材中无法将古诗文特色进行展现的缺陷。
还有,在进行《葡萄沟》教学时,由于课文是围绕“新疆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来描绘葡萄沟葡萄成熟的景象以及葡萄干制作的过程,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葡萄沟,更没有看到过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所以仅根据课文的描述来理解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就算有好奇心也得不到满足。这时,教师便可以搜集新疆葡萄沟的美丽景色以及关于葡萄干制作的视频,通过微课播放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学生在看过视频以后还会产生想要去新疆旅游的想法,而且将制作葡萄干的完整过程清晰呈现给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尝试着自己制作葡萄干。如此一来,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实现了课外知识的拓展,还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其知识面,就要善于利用微课呈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课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更加正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情感。
三、利用课余时间,打破语文学习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被局限于课堂之中,尽管教师会布置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任务,但学生往往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微课教学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微课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文预习或是知识的巩固。而且微课往往是针对课上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学生若是在课堂中没有掌握,在课后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反复观看,打破了语文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
例如,在进行“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写作专项练习时,教师可以把写作的技巧制作成微课,再从网络平台中搜集几篇相关的优秀作文放入微课中,在课上进行讲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微课内容进行删减或是补充,然后将微课通过学校的学习网站或是其他社交工具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复习。科学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前预习,或者是反复学习,且微课有时间短,知识点集中的特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课上以及课后都能学习语文知识,而且微课质量高、耗时短,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明确方向,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观看,就能短时间掌握重要内容,从而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能有效率。
利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录制到微课中,引导学生采用这样特殊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不仅让语文学习方式更加丰富,也让语文知识也得到了无限地延伸。
参考文献:
[1]汤井叶. 如何利用微课教学实现小学语文“庖丁解牛”[J]. 课外语文, 2016(18):130-130.
[2]梁校华. 微课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 师道教研, 2017, 000(009):76-77.
[3] 沈艳荣. 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考试周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