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十六中学 063021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改变,各个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也应该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更改。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如何做事、处事,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从以往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且也有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因而影响到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点拨与引导,给予设置问题,把学生引入角色,让学生容易理解和领悟能力。从而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现阶段语文阅读课程中的问题
受到原有的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方式的冲击,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阅读技巧时过于死板,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模板总结”上,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分析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应试教育提纲中有关阅读考试的要求,在日常授课中也以该要求为主,常常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思维,学生在进行阅读题分析时也只会结合题意套取模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情感表达,还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范围,让学生养成死板、缺乏思想的学习习惯。
2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科学的阅读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和思想,让学生对文章产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进而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进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紫藤萝盛开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进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教学《乡愁》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用柔美抒情的音乐将学生引入思乡的情境中,然后为学生播放台湾的美丽风景及一位老人深情远眺大陆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背诵《乡愁》,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并用心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朗诵一边思考诗歌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诗人思乡、恋乡的真挚情感,同时思考“小小”“这头”等用词在诗歌中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就能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丰富内涵。
2.2展开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语文知识的学习,课外学习占主要地位,课堂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充分拓展。此外,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一是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内容仅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表象,学生只有通过深入感受,才能充分地体验其中内涵。教师在展开课外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阅读文章内容进行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与作者形成共情,深化学生对其中思想、情感的体验。二是课外阅读中教师引进丰富的阅读素材,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把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来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在学生阅读面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引进丰富的阅读素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发展。
2.3关注学生差异,优化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因此其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对教材中的文本有阅读兴趣,对哪类文本有阅读兴趣,在阅读时存在哪些困惑,是否能跟上教师安排的阅读进度,对阅读活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进度,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4完善阅读表达,丰富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阅读中,如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全面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的内容、隐性情感,使其主动表达阅读感悟,则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及时启迪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归纳丰富的人生智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完善的阅读表达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阐述,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认知结论,使其积极分享阅读感悟。就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阐述了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以课文为基础的,那么学生则可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表示《最后一课》虽然是写最后一节母语课,但是体现的却是对其他国家侵略本国领土行为的批判之情,体现的是对侵略行为、战争事件的痛恨之情;有的学生则表示《最后一课》体现的是浓厚的爱国情感,因为无法上母语课,就意味着本国领土被其他国家侵占,无法保持民族独立与国土完整。面对学生的动情表述,引导学生不断阐述自己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接受思想启迪,使其分享阅读心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现状去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秋.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19):123.
[2]程妍.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53.
[3]邹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优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2(3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