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黄倩
[导读] 语文不仅是一门科学,也还是一门语言
        黄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奥园小学 530031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科学,也还是一门语言。在这其中,古诗词是典型的代表,和我国传统的文言文具有相似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语言的教学。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习的难度系数相对会比较高,所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思考的重要方向。基于此,以下对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引言
        古诗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财富,历经百年、千年而不朽,自有其韵味。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触古诗词中,不仅能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化的气息,更能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文化感触,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与定义也正在发生着改变。部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认知尚不清晰,致使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面临窘境。凡此种种,教师必须勇于接受时代赋予古诗教学的考验,突破教学瓶颈,更新育人理念,创新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价值
        我国有着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古诗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颇富感染力的创作方式,不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还体现了诗人的悠然叹息。那么在如今的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古诗教学计划需要适合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的教育要求。工整对仗、合辙押韵是古诗讲究的方式,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文字的规范和准确,强化语文精练语言的水平。并且古诗是极富创造性的一种艺术,诗人常常采用夸张、叠词等多样化的修辞手段来完成作品,我们在朗读古诗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古诗学习也可以使低年级学生在诗人所刻画的意境当中受到某种启示,扩展了想象空间和艺术表现能力。使小学生更加喜欢古诗,并且愿意对古诗进行主动学习及探索,体会古诗的儒雅风韵。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词还比较少,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古诗词对其有着一定的难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课本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以书本的讲解为主,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习惯性让学生背诵,在不了解诗词内容的时候,一味地死记硬背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轻视古诗内容与作者、创作背景的联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对诗文进行通篇诵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感悟诗句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引领学生掌握古诗内容时,常常不注重诗词的产生背景。古诗中作者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古诗展示的都是作者的心得体会,假如不知道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会导致理解上的不充分,不算是完成了古诗的学习。
        (三)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会被固化。就像是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安排学生背诵,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容易出现记忆性遗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被固化了,教师并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学生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教师的教学只是辅助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本末倒置了。
三、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探究字理,见形晓义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是汉字的结构方式,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

例如在《池上》一课中,指导学生理解“小艇”“浮萍”和“踪迹”时,可利用偏旁识字法进行学习。通过理解舟字旁表示小船,进而了解“小艇”的意思;从字形上看“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所以猜测浮萍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再通过图片加以辅助,加深理解;“踪”是足字旁,“迹”是走之,进而猜测“踪迹”跟脚有关,再通过给“踪”找朋友,如踪影、跟踪、追踪,并结合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让学生用上“是留下的踪迹”这样的句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踪迹”一词的意思。除了偏旁识字,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将一个字的几个部件分解理解,再“合二为一”,理解该字的意思,例如《池上》中“采”字的理解,可以这样引导孩子:“采”字上面是爫,表示手,下面是木,表示树叶,所以“采”的本义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我们把汉字的构字规律方法教给孩子之后,孩子就会用这样的方法学会更多的汉字,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几个生字,从而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二)音乐渲染,烘托诗词主题氛围
        因为中国的古诗都是由文言字组成,而且文言文与现在白话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被理解那便是美到极致,如果不懂,那就是晦涩枯燥,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稍微复杂的白话文已经是很难了,对于古诗的理解,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倘若,用音乐来烘托诗词所要表达的氛围,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含义。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马诗》一课的教学中,由于《马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体诗,有些抽象,不便小学生的理解。这首诗表面上描写马虽有奇才异能,但不被赏识,实际上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愁懑。所以整个诗的基调是无奈的。如果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配上一些感怀生活的民谣、或者抒发自己无奈的歌曲,就会有利于学生理解该诗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借用歌曲作为教学背景音乐时,能够引起学生的听觉产生激烈的冲击感,让学生情绪受到渲染,沉浸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生活联结,随文识字
        在《池上》一文中,如何理解“偷”的意思,进而感受小娃的顽皮的特点,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所以先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说说在这首古诗中“偷”应该怎么理解。待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创设情境:母亲节,你会给妈妈一个惊喜吗?你会瞒着妈妈偷偷地做些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一放学妈妈早就煮好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趁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连手都来不及洗就偷偷地往嘴里塞了一块肉。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识字与直接的、感性的经验进行对接,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真切地感受到小娃的顽皮特点。
结束语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时将科学合理的教育环境构建出来,实行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激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对创作诗句的时代背景的讲述,使学生充分掌握与领悟诗句,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与效率,调动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坤.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低年级古诗教学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9(11):88.
        [2]崔国华.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辞赋,2019(09):142.
        [3]谭丽娴.刍议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29-130.
        [4]张春妮.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需抓好四个“基本点”[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09):29.
        [5]郑连珍.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再思考[J].考试周刊,2017(7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