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五十四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直是学习的一个重难点。而情景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情感兴趣,初中语文文言文结合情景构建进行教学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与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分别从剧本编制、文本朗读和多媒体设备应用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情景构建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不断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粹,是古代文学发展的象征,是了解古代文人思想理念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其文体精简凝练,内容晦涩难懂,对于数字现代文体并且思维发展并不完善的初中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而学生无法对其真正喜爱起来是文言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此时结合情景构建法无疑是解决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最佳方案,在消除学生排斥心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对于文言文有一个深入地了解。
一、合理编制情景剧情
文言文选段编排剧本对于情景构建学习文言文来说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可以提前选取合适的片段进行剧情编排,同时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编排,调动学生对于情景构建的积极性。选取片段要注重选取剧情性比较强的片段进行编排,从实际学习情境进行编排,创设学习情境。【1】类似于《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马说》等自白或者专注于寓情于景抒发情感的文言文都不适合进行情境构建,类似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等有两个以上人物的有语言对话类的文言文就比较适合进行情境构建。
例如,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就可以采用情境构建的教学方法,文中人物有:愚公、愚公妻子、刚换牙年纪的孩童、跟他一起上山的三人、河湾上聪明的老头、山神、天帝。在文章中愚公召集众人决定移山时有一段讨论的对话,可以把这段对话拿来编排剧本,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编排剧本然后选择最优的剧本进行演绎。无论是教师编排还是学生编排,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文言文情境中能够使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让学生进入作者内心的真实世界,更加掌握人物形象。
二、高度重视朗读环节
这里所说的朗读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泛读,而是在教师完整地讲授文言文大意,使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心思想以及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了解之后进行的重复大量康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这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晦涩难懂但是字句精简的文言文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在朗朗上口中能体会到古代文言文的韵律美,并且不同于白话文,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还可以体会到古代造词搭句的运用,体会古代文言文的精准用词。【2】对古代文言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初中文言文进行情境构建时也不能丢掉朗读这一有利的工具。
例如,初中课文《论语十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此建构起来的学习情境会让同学们对于本篇文章有一个更深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还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可以用对话的方式演绎出来,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多次重复演绎,能够让学生对于论语中所蕴含的道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多媒体设备在中学几乎已经普及,对于教学来说如此强有力的工具自然要被充分利用到教学当中。枯燥单调的文言文如果加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一定能让对电子设备充满好奇与热爱的初中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文言文教学,不仅能解除教师单方面讲授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困境还能使课堂丰富多彩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授《口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从网上搜索关于口技技艺高超的音频或者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或听或看,有特定情境使学生们置身其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口技技艺的高超精湛,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景象,深入体会“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奇妙观感。用多媒体结合情境建构去讲授文言文不到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文言文内容,这对于教师之后课文的讲授也会相对轻松一点,学生们在体会了文中所描绘的感觉后对于文章的理解才更容易深入思考。
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极其枯燥,但其却也是富有其独特韵味的,对于语文学习开始至关重要。因此,结合情境教授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对于语文的整体综合素质,对以后的白话文学习也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建构情境法结合文言文能够打破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对于文言文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对于古代文学的传承来说也是一大好事。教师应着力落实下情境构建这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文娟,探究情境构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2015(03);
[2]倪文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