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崔发平
[导读] 语文的重要程度是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无疑都是位列所有学科之首的
        崔发平
        十堰市东风40学校 442000
        摘要:语文的重要程度是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无疑都是位列所有学科之首的。如何培养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是教师时刻应该谨记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小学时期受到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具备基本的、稳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应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讲授的语文知识很多,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不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缺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为擅长和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得较少,这不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构建高效课堂,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实施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案
        (一)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与人合作不仅能发挥团队的强大力量,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拓展学习思维,学习他人优点,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课文《葡萄沟》这一课时, 笔者先提出几个合作学习问题“通过读课文,相互监督把生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讨论课文三个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课文学习,对我们介绍家乡的经典提供了怎样的启示?”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以拉近学生之间距离,促进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能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找到问题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情境教学,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对文字赏析解读能力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面含义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单纯地讲述课堂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无法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情景式教学能将枯燥、难懂的语文知识直观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猴子种果树》这一课时, 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在情境扮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物特点及人物心理活动,从而唤醒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情景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对课文内容学习的信心,还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了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重视阅读,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无法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清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作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景对话等极具趣味性的方式来改变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并让学生爱上阅读,善于阅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鼓励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歌,并使他们对此类任务产生兴趣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单纯地让学生做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抄写就要逊色许多。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部编版教材《古诗两首》和四年级部编版教材《观潮》时,笔者分别鼓励学生收集与春天、月亮、友谊有关的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陈述。这种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和选择材料的能力, 而且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
        根据文本内容,再现文章情景,也是增强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极好方式。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搭石》时,教师在讲台上放了道具,邀请学生一同上台表演。学生觉得能和教师同台表演,非常荣幸,兴趣大增,且都跃跃欲试,纷纷举起手来。在重现情景的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了两个组:一组学生和教师通力合作且默契满满;另一组学生和学生合作,也是心有灵犀、协调一致的,学生都从中感到了节奏和谐之美,这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有好处的。这种类型的学习,课堂氛围活跃,气氛融洽,小小的举动、简单的改变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人文底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阅读的作用,不仅在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对学生品格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阅读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和完善,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也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铺垫了一条坦途。
        (四)多媒体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将课本上枯燥的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面学习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 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朱德的扁担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场景中,通过阅读去感受课文情感。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两个问题:为什么战士要藏朱德的扁担?为什么后来又不藏了?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让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释疑欲望,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五)强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时代新要求,社会发展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人文素养是做人的品质和态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正确地理解人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教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语文教材内容特别丰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以此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述,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作用于学生的个人生活,亦作用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感悟古人精神,运用文学汉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可见,重视语文教学是在重视中国文化和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朱雪瑞.才智.2019(09)
        [2]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J].张真岗.中国新通信.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