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褚凯
[导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褚凯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1)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们用智慧凝聚成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立足当前振兴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遵循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人文要求,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了其渗透与整合的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探索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和文明价值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效地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对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素质的潜在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高职学生民族精神和滋养生命的源泉,是高职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随着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在编写高职实用语文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科学整合了高职实用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口才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探讨了该体系的构建和模式。我们注重教学实践,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实践教学内容模块,逐步探索形成一定的特色,
        每个国家的灵魂核心是民族的文化思想。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文化思想,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无法长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许多先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它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民族国家强大发展的精神根源。在传承先辈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向前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发展迅速,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与传统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而相应的将忽视文化课程内容的教学,这将导致人才长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素质的下降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人才的匮乏会影响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能够顺利毕业。同时,由于受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很少关注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他们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高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古诗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然而,由于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章的结构、语法、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受到阻碍,感到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心理上抵制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更谈不上对文章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领悟,语文教师很难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中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只有特色鲜明,多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有效促进现代社会的良好发展。中华民族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为之奋斗。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现代西方文化形态的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很大影响,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阻碍了自身健康思维的发展,也阻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理解。
二、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策略
        高校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大多包含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中。

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传播,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要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用言行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地继承这些文化。为学生树立一个学识渊博、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榜样。也可以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入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古典文学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如何突破生活困境,探索生存之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从要领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讲解生活的真谛。要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学生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优秀素质。
        高职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所有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长期沉淀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学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提供了渠道。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挖掘古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发掘文化的意境、优秀的美德、崇高的精神境界等。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髓和真理,进而独立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和自信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规划。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礼仪文化、语言习惯、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构建现代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教师应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自身优秀的语文教学中去,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
        高职语文课程具有研究型和综合型的学习形式,可以将传统节日为契机,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点,其中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西方文化的不断涌现,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也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由于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了解不多,民族自豪感不强,但对一些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了解得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采取一些措施,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知识,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教师在培养他们时,必须注重道德观念和人文素质。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语文教育结构,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基础知识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认识到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养成积极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文学基础和道德素质,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57):280-282.
        [2] 李丽,王圣龙.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3):59+73.
        [3] 陈学宏.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