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0期   作者:陈新建
[导读] 随着当前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
        陈新建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710065
        摘要:随着当前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引言
        所谓的阅读能力,从字面的意思上看,就是指在展开相应阅读工作的时候,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人来说,所要掌握的阅读思想有很多,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阅读能力包括对文字的认知、段落大意的理解以及文章主旨思想的感受。虽然这些方面也只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阶段,但是想要在课堂上彻底落实这一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学习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然而小学生在学习上本身就缺乏自主性,自然不容易有所投入。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分析学生的心理,从而探究出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发展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成长。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目标不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因此要给予充分重视。在目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并未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教学方式需要调整。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巧单一、不具有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甚至可能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恶情绪。③教学内容不恰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词语,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不够规范,未能在课堂中引入趣味性内容,让学生单一的阅读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会导致阅读课堂缺乏趣味性。
        2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1阅读兴趣的养成
        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有待提升,良好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动力来源。在实际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的动机,进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参与阅读的状态,对阅读教学质量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具体阅读教学当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确培养学生们阅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将兴趣作为教学当中的重要先导,合理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能够处于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当中,充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实际阅读教学当中,为提升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故事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不同的方式,以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对《桂林山水》这一课进行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景色视频,让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美景当中进行感受和体会,进而整个阅读过程也自然能够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后续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


        2.2注重读中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总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生难以了解主动学习的相关意义。它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的厌倦心理,针对学生此种学习情况,教师必须抓住新时代学生的整个学习特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一种积极向往,最终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主旨,知晓文章的整体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一首诗歌时,教师就可以由“乌蒙蓬勃走泥丸”这样一句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作者到底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书写此篇诗作的?最后学生通过透彻分析也能够感受到作者蕴含于文章之中的大无畏精神,全篇诗歌表达了红军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认真阅读之下,学生会结合具体的环境来对诗歌产生分析。明白当时诗歌所发生的背景,知晓新中国建立的不容易。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去感悟作品、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在精神层面完成提高,由此来保证学生的整个学习质量。
        2.3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应当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不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而是创设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让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感悟文本内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实现“会读书”的目标。例如,在学生阅读写景状物一类主题的文本时,我指导学生在通读文本后,抓住重点句段,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带着你的想象读出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4落实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落实小组合作,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当前教师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要达到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效果,就还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意识的整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工作中,教师往往是单纯的将学生前后左右分为一组,从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虽然说这也是一种分组方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分组形式还是不够科学。毕竟前后左右的学生之间过于熟悉,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小差、说小话,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环境中。这样一来,小组合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整体。
        结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6):160-161.
        [2]申世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张小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47):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