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吴敏华
[导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文化是其精神支柱,
        吴敏华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下厝小学 5151514
        摘 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文化是其精神支柱,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已经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富国强民的文化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国外各种文化的巨大挑战,新思潮的不断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主要的表现在与崇洋媚外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正文将对此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本源,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非常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开采和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老师们可以抓住机会,向他们由浅及深的灌输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这不仅可以引发他们的听课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特别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经历过繁盛,经历过低潮,而现如今我们还是以一个东方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并且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激励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复兴和奋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什么力量引领和支撑着我们国家一次又一次的度过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和国家未来的主任,更应该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例如在老师讲授《马踏飞燕》这个精美的艺术品时,可以适当地讲述该作品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手工制品的技艺高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认识到古人卓越的才能。
        1.2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道德高尚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情操和品格会深深影响到同学们。例如老师在讲授《示儿》这首诗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至死不忘收复抢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之后可以穿插进去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最著名的作品《离骚》,可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同学们科普和讲授。比如屈原是如何遭受迫害,但是始终心系国家,将自己手中的笔当做武器,为我们留下一个个经典的作品,它的这种勇于献身的情操和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深深影响着子孙后代。而《离骚》就是他的代表作,诗歌中体现了对黑暗势力的厌恶和斥责以及诗人所展现出来的高尚人格,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师通过拓展知识,讲故事般的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在古代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诗人,在无意间可以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会被屈原的精神深深震撼到,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举措
        2.1 借助中国传统故事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一些简短的故事都能体现出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引起同学们的情感,通过讲授一些中国传统故事,可以引导同学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在小学的阅读课程包含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老师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除了讲授一些重点词句,让同学们掌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之外,还要注重加深他们对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进行剖析,让他们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这样可以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例如校小学阅读的课标中要求他们在小学期间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以《水浒传》为例,该文章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明确书中塑造的人物个个特色鲜明,老师可以将书中特色鲜明的人物当做例子,通过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截取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影视片段,让同学们用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了解书中的人物。
        2.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这种厚重感可以仅仅凭借一篇文章和一句诗词就可以表现出来,但是小学时期的同学们来说,他们受年龄的限制,不论是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并且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而传统文化却是一个个艺术家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而创作出来的。老师作为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指引者应该适时的加以指导,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准,采取合适的讲授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讲授五年级课本中《示儿》这首诗的时候,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的了解这首诗蕴含的感情,老师可以首先介绍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解这首诗,让同学们用与这首诗相应的情感进行朗读,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当下我们长期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人们常常体会不到当家国处于危难之中的紧迫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更加难以理解这种家国情怀,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手段和方式,在视觉和听觉上帮助他们来感受和体会。例如在讲授《倔强的小红军》时,可以通过读议,引导学生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顶着饥饿和疾病走过草地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怕苦怕累的现象,启发他们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使那些贪玩忙苦不肯动脑筋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有目的地把传统文化教育揉合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再比如学习《满江红》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来学习演唱这首歌,通过演唱可以真切感受到这首歌的慷慨激昂和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这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讲堂氛围,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在小学阅读讲学红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和效果。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在小学的阅读讲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加强课外阅读等等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这也顺应了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幕银芳.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J].科学咨询,2019(37).
        [2] 方聚荣.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5).
        [3] 李丽,薛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