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安
陕西省城固县一中 723200
进入高三,语法、词汇、阅读、完形填空和作文进入系统性的复习,学生往往忽略听力的训练,认为听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大的提升;有些老师对听力不进行策略上的指导,只是放录音、对答案。听力是各大题型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项,听力理解占高考试卷分值的1/5,而且听力成绩与英语总成绩相关性最大,听力分值与英语总分数正相关。因此,提高听力,是我们高三教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通过与高三学生的交流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听力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自信
我校的农村学生比例很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相对较低,听力考试时,他们会产生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思想无法集中,理解能力变差,从而引起恶性循环,影响他们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
2.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学生初中阶段语音知识不够扎实,他们没有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不知道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语调的变化;词汇量小,拼写单词不准确。此外,英美语音差异也给学生的听力理解造成一定困难。
3.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听力理解也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是听力理解的一大障碍。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备课组在高三年级进行了听力策略的专题训练。(见“课堂设计”、“专题研究公开课教案”)
我们认识到:除了了解高考题型的听力解题策略外,学生更应该掌握英语听力学习策略,为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也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正确的听音与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运用熟练的听能技巧,才能全面提高英语的听力技能。努力使学生做到以下九点:
1、信心足,情绪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听音时的心理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存在着直接联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本可听懂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做听力时,信心要足,情绪要稳定,冷静沉着,镇定自若,怀着必胜的心理,坦然应试,肯定会创佳绩。听力测试要求注意力集中,不可有半点分心,稍有惊慌走神,就会漏听内容甚至连环出错。在遇到听不懂或没有听到的内容时,果断处理,不要影响后面的答题。
2、重视语音,打好语言基础
听力学习时,有意识地注意重音、连读、同化、省略等朗读技巧,尽量熟悉英语的语音特点,适应英语的语音、语气、语调和节奏,并对句子的起伏、升降有全面的把握。听音、跟读、反复朗读相结合,这样才能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产生感性认识。
3、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在平时学习中,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既能扩大知识面,又可避免因文化理解造成的错误。
4、预览与预测
听前要预览选项,通读题干,比较差异,预测大意。听中要根据关键词捕捉关键信息。听后要学会推断说话者的意图、态度。预测内容可帮助灵活处理一些不理解的信息,做到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去听。如果听到生词,或一时想不起意思的词,要大胆跳过。
5、多听多练
坚持每天花点时间听音,持之以恒。可以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要求能听懂所听材料,反复认真地听,精听要求实实在在,不可图多图快。材料不可太长、太难。泛听,目的不是追求对所听内容的全部理解,也不要求听懂每一个单词或细节。要能听懂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某个重要的内容细节。泛听的材料必须内容广泛,题材要多种多样。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
6、不看原文听录音
如果边听录音边看原文,眼耳并用,表面上听懂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理解。若长期如此训练,则会养成坏习惯,难以提高听力水平。因此,平时必须养成用耳朵获取信息的习惯。可多听几遍,或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实在听不懂时,则应对照原文彻底弄懂。
7、少回想
平时要注意培养训练一次性听力反应能力。有时对自己做过的题目会没把握,总想返回思考一下。这样会影响理解正在测试的听力题。因此,必须尽量少回想那些已听过的内容,专心听正在播放的内容。否则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8、速记
为了解决听力中的记忆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记,记下关键的数字、人名、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采用自己熟悉的、简捷的速记方法,如:首字母、缩略语、符号等,只要自己能看懂,用什么形式记录都可以。
9、广泛阅读,扩大词汇量
知识面的宽窄与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力水平。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和扩大词汇最。平时有意涉猎各种题材的文章,博闻强记,这样既能丰富知识,增加词汇量,又能提高听力。
听说读写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有效的听力教学和学习策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能推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重视听力策略的指导与训练是提高高三学生听力,提高高考英语成绩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