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农机化紧跟时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曾胜
[导读] 摘要:本文总结了光山县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情况,探讨了光山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政府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建议。
        河南省光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摘要:本文总结了光山县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情况,探讨了光山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政府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问题;不足;建议
        河南省光山县位于大别山区,河南省东南部,北邻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地行为平原向山区过渡带。光山县既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化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面积115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0972台(套、件),其中拖拉机保有量1073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334台,其他机械保有量48903台套。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情况
        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光山县农机化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新技术推广、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等方面快速提升,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下,装备总量逐年增加
        五年里全县共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8563万多元,带动农民直接投资2.1亿元,购置农业机械4763台(套、件)。
        到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1.23万千瓦,较2015年的37.48万千瓦增加13.75万千瓦。农业机械种类和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增速比小型拖拉机高出近5个百分点,拖拉机与农机具的配套比由2015年的1:1.2提高到1:2.26,插秧机、粮食烘干设备、畜牧机械、植保机械等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农机化作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经营收入明显增加
        2020年,全年完成机耕面积148万亩,机耕率达到98.64%,比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稻麦机收面积106万亩,机收率达到98.14%,比2015年提高15.2个百分点。稻麦机播机插面积61.7万亩,机播机插率达到57.1%,比2015年提高24.85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028%.
        2020年,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9851亿元,比2015年增加0.4661亿元,年均增长5.5%.
        三、农机化经营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至2020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8家,资产总值达3320万元,入社社员2675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060台套,流转土地14.5万亩,服务农户12500户,年机械作业面积达99.5万亩,合作社年度总收入25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1家。经营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达46家。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存在相对薄弱环节
        光山县农机化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农机化发展区域之间、环节之间、作物之间还不平衡。主要表现:一、区域之间,北片寨河镇、孙铁铺镇等地势平坦,田块较大,农机化发展基础好,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十里镇、斛山乡、北向店乡向丘陵过渡,地势起伏,机械化程度差于北片乡镇;文殊乡、白雀园镇、凉亭乡等南片部分乡镇丘陵向山区过渡,机械化程度相对较差,尤其是适应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技术等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困难。二、环节之间,机耕率达到98.64%,机收率达到98.14%,而机播机插率仅为57.1%,无人机等机械化植保率更低。三、作物之间,水稻和小麦机械化率高于油菜,油菜机械化收割仍存在成熟不一致造成损失率高困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至2020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仅为88家,其中经营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仅为46家,占全县总耕地面积比重较低。这8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为5年前发展,近几年,因国家对合作社资金支持有限、农业行情徘徊、干旱年份较多、发展资金和信心不足等原因,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有些农机合作社已经名存实亡。这些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以家庭经营,类似于家庭农场,辐射和带动乏力。据了解,光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代表者、国家级示范社青龙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实际生产经营者主要是刘正礼一家人。
        农户的分散化居住和各自独立生产经营决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部分农民知识老化、观念老旧、方法老套,获取农业政策信息和先进适用技术主动性不强,接受和转化运用能力弱。
        三、农机从业人员文化低,不能适应智能农机操作和技术创新要求
        据农业农村部有关材料显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2%,农机操作人员中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不到1.5%,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服务经纪人等人才严重不足。部分农机手的驾驶技能不够熟练、作业不够规范,尤其是熟练操作高性能、大马力、多功能复式等新型机具的人才更加短缺。在这一方面,如果高技能人才跟不上,再好的机具作业效能也不能充分发挥,特别在粮食收获环节还容易造成损失,农业农村部对此也十分关注。


        在老区光山县,上述问题更加突出,且年龄日趋老化,4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较少,50岁以上是当前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在今年的光山县农机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培训班中有了三位大学毕业生回家乡从事农业,创建家庭农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效应已经显现,看到了未来农机化发展的希望。
        四、无专用机耕道,通行条件差
        农户分算经营造成田块较小,制约着农业机械的有效发挥,降低作业效率,增加作业成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无专用机耕道,以前的机耕道老化损坏严重。大多借耕田为道,如遇到田块成熟时间不一,一块晚熟田块就可能影响一片已成熟田块的及时收割。同时,也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光山县拖拉机侧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机库棚严重不足,隐患较为突出
        无机库棚、农机具露天停放在光山县普遍存在。在今年的光山县农机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培训班中的一次调查,参加调查50人,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拥有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超过3台的有31家,超过5台的有17家。只有9家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建有机库棚,且存在机库棚不足情况。
        农业机械积极性强,农闲停放时间长,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又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使用寿命,增加农机维修费用。
        几点建议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之时,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等重要历史节点时期,农机化怎么发展,更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是摆在每一个农机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几点建议:
        一、推进机械化总体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化增产增收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据有关资料显示,农作物实行机械化生产,在多个环节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一般在1%-15%之间。油菜实行机播较人工亩均增产19.7kg,农机深松技术可使小麦亩均增产9%。
        全力推进水稻机插,节约投入成本。据了解,水稻实行机械插秧费用约60元/亩,人工插秧费用约180元/亩,机械收割费用约60元/亩,人工收割费用约200元/亩。
        二、优化补贴机具结构
        在补贴机具确定上,向主导特色产业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倾斜,同时支持深松整地、高效植保、秸秆加工利用等农业绿色发展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应补尽补。
        三、宜机化改造
        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标,推动田块小并大、弯变直,为农机通行创造条件。
        光山县也有部分丘陵和山区,要积极争取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标。
        四、高度重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五、解决机库棚用地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一、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其中,作物种植设施用地包括作物生产和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等设施用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二、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
        明确和解决了农机具存放场所用地问题,我们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和支持机库棚建设,可以考虑财政给予适当建设资金补助。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机化导报》
        [2]《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3]《光山县农机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和2021年十四五发展意见建议》
        作者简介:
        曾胜,出生于1976年11月,,经济师、助理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