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赵彩菊
[导读] 学生成长,除了身体成长,更在于精神的成长,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
        赵彩菊
        云南省龙陵县龙江乡蕨叶坝小学 678311
        
        关键词:阅读  课外  激发
        摘要:学生成长,除了身体成长,更在于精神的成长,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没有阅读支撑的精神世界那该是多么的荒芜。
部编版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从中吸取新的知识、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因此,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进行情感熏陶、智力训练的有效工具;汉语言教学,是根植于心性与精神的学问。阅读,能让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能让学生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更加受到语文教师们的重视。
        为践行新课标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两年来,我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读物的选择、目标的制订、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由听到讲转变,激发读书欲望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共有的天性。在小学低年级段,每天可安排10至15分钟让学生听一段录音故事,或读一篇小美文,或者由老师亲自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譬如,女生喜欢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男生喜欢的三大白骨精、,蜘蛛侠,奥特曼,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爱国故事等,一天一个,每天坚持。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这些精彩的故事,还想继续往下探求时,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则故事的由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看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会纷纷找来不同的故事书,收集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就会在班里蔚然成风。别人的故事听完了,就从书上找,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看书。讲故事、听故事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读书欲望。
二、在教室设置读书角,拓展学生的读书面
        读书贵在有读书的氛围,贵在坚持。当学生懂得自己去寻找阅读材料时,老师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营造读书的氛围,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以课堂为依托,立足读书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方向性指导。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读书角”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当学生爱上看书后,精神食粮需求增大,自己的课外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了。


        为此,我发动学生在班上设立了一个“读书角”,教室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小书柜就有许多书,这些书都是学生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念倡导下自愿捐来的,一本、两本、三本、五本、十本……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书报杂志、文学名著……班级还定期补充新的读书资源。为了方便学生借阅,我还设置了读书专栏,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包罗万象的书目中,不仅有古代经典的四大名著,还有风靡一时的《蜘蛛侠》;既有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又有充满想象的科普读物。推荐书目为学生打开了一道道通向智慧的大门。有了“读书角”,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阅读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三、成立展示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生爱看书,有时也会一味地沉迷于书海,把学习丢在一边,造成本末倒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每天给学生安排一节课的阅读时间。每周三和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尽情看书,那些平时不爱看书的学生受爱读书的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也加入到了读书的行列中来。在这个时间段中,我定期安排读书分享、新书介绍、美文朗读展示,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学生看书的热情高涨,老师在阅读中带来的“精彩”会成为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为了让学生读上好作品,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某个故事中的某个动人情节时,把学生都吸引住之后见好就收,此时,学生意犹未尽,老师再引导学生去找原著来看。学生的“美文朗读”也能为阅读活动添色不少。为了读好一篇美文,学生一字一字咀嚼,一句一句品味,声情并茂,投入情感,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才华,让学生更增加了自信。
四、用摘抄本摘抄好词好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副产品,然而,部分学生喜欢读书笔记,又惧怕读书笔记,他们会认为摘抄好词好句有点烦。
        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定把读书笔记作为个性化作业,让他们自由发挥,或分类收集,或写故事梗概,或写随感等,体裁不限,形式多样。这一改变,许多学生对读书笔记又有了兴趣。每逢周末,他们都会用心去“耕耘”自己的“田地”,把读书笔记视为一件快乐的事。其次,在班级开展接力日记,这样的写作,没有字数、内容的规定,学生非常喜欢。班级日记开始由简到繁,由刚开始的两三行字到后来的洋洋洒洒几百近千言,由开始没人敢尝试到后来抢着写,点点滴滴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印迹。日积月累,学生在写作时病句减少了,用词准确了,参与率提高了。摘抄读书笔记和班级接力日记,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丰厚了文化底蕴。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更应该让阅读为学生营造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让幸福常驻学生的心灵。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在经历灵魂洗礼的同时,学生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语文素养。读书,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保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二期
《创新作文》小学版2020年第六期
《梁衡文集》梁衡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