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龙艳
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 445000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新高考背景下,实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践行选择性教育思想的主要路径。关于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应立足当下,重点培养以选择能力为主的规划能力;另一方面需放眼未来,重点培养适应社会与满足职业变化需求的品格和技能。对此,文章将着眼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有关处理对策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现状及对策
引言:高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期,不只是技能、知识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认知自我与对未来人生进行规划的重要阶段。之所以要重视与实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要将选择性教育思想落实,也是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且具有个性地发展,是我国普通高中课改、综合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一项关键举措,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优质教育的路径。
一、简析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观。虽然大部分高中学生可以相对清楚地了解个人性格与兴趣,可是学生针对当前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中的职业类型、人才需求情况等还未形成一个正确认知[1]。基于此,很多学生在选课与选择未来就读大学上均是基本依据他人建议,甚至一些学生不愿意以学习者的角色主动进行选择与决定,致使学生往往处在被支配地位,从而丧失主动寻找发展机会的能动意识。也正是因为学生缺少主动性,致使其往往不会有意识对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技能进行学习与运用。
第二,缺少明确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现阶段,一些普通高中针对生涯规划教育政策相关内容的宣传缺少力度,很多学生均表示难以判断甚至是不了解。部分政策仅是从学校层面加以解读,未能通过恰当的路径让学生了解或者是掌握。具相关调查表明,只有少数学校会将相关政策与宣传海报张贴于校园宣。能清楚了解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学生少之又少,如果学生不能清楚了解实际教育目的,及时导致学生抵触学校所采用的生涯规划教育举措,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缺少强大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现阶段,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成员主要是心理教师、班主任、生涯规划教师,而当中生涯规划教师所占比例偏低,以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为主,而且一些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实际上高中班主任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关注教学任务,而且要关心高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面,所以难以兼顾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
第四,学校未能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我国出台的相关高考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进行提供技术指导与物质支持,但实际上生涯规划教育依然未能获得学校的足够重视。
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一些学校会让心理健康教师整理课程给学生上课,针对学生教育需求满足程度并不高,且缺乏实效性。
二、简析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处理对策
第一,引导主动了解生涯规划基本内涵。处在人生发展初期的高中生,学生在这一阶段会面临许多关乎人生的重大决定,所以针对学生而言正确树立生涯规划观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强化自我认知能力,这是因为自我认知是所有规划的始发站,唯有最后认识与发现自我,才有可能做出最适合的决定。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发掘个人的兴趣特征与性格特点,针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客观总结,从多个角度了解自我。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应利用好同学、教师、家长等有关资源,更好地了解他人针对自己的评价,找出自己所隐藏的特质与能力,从而为规划与决策打下基础。
第二,在学科教学中强化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建立生涯规划课程虽然重要,可是由学科加以渗透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学科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理解自身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模式,很多希望国家均积极进行尝试,比如美国便已“小栏目”的方式将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编入教科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对渗透给学生[2]。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学生会意识到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此学科和自己专业、职业选择存在哪些联系。
第三,更新生涯规划教育观。对于家庭而言,是对孩子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的重点场所,学生家长需要主动肩负生涯规划教育的责任,和高中形成积极配合,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伴随不断提高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我国绝大多数高中学校均做出很多努力,例如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来校参与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或者是带领学生参观工作场所等,以上举措不仅有利于孩子更充分地了解社会职业、提高职业见识度,而且还能帮助家长改善生涯规划观念。而若想顺利实施上述措施,则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家长必须转变原有观念和高中学校有效配合。
第四,生涯规划教育应加大宣传监督力度。有关政府部门需提高重视,做好宣传监督工作,运用政府可使用的各种资源针对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地方政府需出台满足本地实际情况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同时也需严格督促学校将有关措施贯彻落实,学校需刻重点关注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构建“四级”联动模式助力学生的生涯发展。
结束语:处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目的,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做到多方齐下切实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始终维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专业的稳定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琦璐,张先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与实践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0(3).
[2]蓝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9,0(30).
[3]贺丽华,冯建华,劣忘年,郭素梅,黄秀宏,刘辉,李小红,毛微曦,赵海香.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调查与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