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舒晗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摘要: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组织课堂互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科学合理的提问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输入,运用目的语输出的机会,同时还能锻炼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提问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重视,提问的过程缺乏系统的策略;教师提问的对象不均,造成学生的课堂学习机会不平衡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有计划地预先设计相应问题,有利于灵活开展课堂互动;预留充足的等待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组织出高质量的回答,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结合实际和情感因素,合理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保护学生学习信心;教师们提高课堂互动意识,重视课堂提问。
关键词:课堂互动;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一、介绍
课堂提问在教育活动、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提问不仅可以作为课堂刺激手段,帮助学习者回忆之前的学习记忆,还可以帮助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被称为专业的发问者,他们的提问能激活学习者思维和学习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提问活动、深入思考所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even和Long(1981)的研究表明,在一个普通的课堂里,教师必须问30到400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英语技能能够给毕业后的就业和进修增加重要助力。
大学英语课堂的特点是学生人数多;平均每个班约有30-60名学生;其次,学生们均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在语言学习方面缺少动力;同时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相较于口语表达,更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应试技巧的掌握。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由于学生对口语缺乏重视,课堂提问的响应度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敏感、灵活和耐心。要更科学地提出问题,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提问策略。只有教师充分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并运用恰当的提问策略,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者的行为倾向是沉默或内向,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更加被动。由于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模式的影响,教师可能缺乏互动的意识,他们对课堂提问的关注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2.1 课堂提问的定义
Chaudron(1988)指出,教师提问占课堂谈话的20%~40%。多年来,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用来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管理课堂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师将问题作为一种社交谈话,用于开启与学生的课堂对话、发出命令或要求,最终达到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问一些问题,学生会回答,然后老师会提出评论或提出更多的后续问题,直到他们的学生理解课程。在语言课堂中,问题用于引出信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提问能调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且有效地激励学习者。Brown(1994)指出,教师提问可以被看做是促进学习者课堂交流的有效工具。Hasan(2006)将教师提问定义为教学中重要的目的语输入来源之一。在英语教学语境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也可以作为学习触发器,激活课堂互动,提供第二语言输入,刺激目的语输出。
2.2.课堂提问类型。
多年来,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分类系统,以表达最准确的课堂提问分类。因此,教师问题主要被分类为两种形式:(1)展示性问题:主要针对词汇、语法以及事实、概念、定义等内容进行发问,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回应,用于回顾知识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其答案是预先设计好的;(2)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则相对灵活开放,在这类问题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散思维,此类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需要调动知识储备中的新旧知识来组织目的语并按照具体要求作答。 Long和Sato(1983)一直在致力于教师问题类型的作用,他们在研究中指出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展示性问题有利于规范学生知识框架,而参考性问题能够训练学生目的语运用能力。参考问题用于共享个人信息;展示性问题则用于检查学习实践(理查德和施密特,2002年)。教师使用参考问题来鼓励学习者提供个人意见,而展示性问题可用于检查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3 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意义。
Richards and Lockhart (1994)和Ur(1996)研究的指出教师提问是广泛使用的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手段。课堂提问过程使课堂沟通从单向(教师担任主要发言者)转变为双向(师生交流信息和思想)。许多研究人员研究了教师提问如何影响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动机和最终学习成果。Goodman and Berntson(2000)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背景,同时了解事实是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相互关联的。”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并解释他们所教的内容。虽然课堂输入可以来自教材,如视频、歌曲或短片,但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其他输入的特定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内容或结构来激活课堂互动。
作为课堂互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提问为教师提供了监督和了解学习者能否跟上教学步伐的能力。McCormick and Donato(2000)认为,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将问题作为中介,而问题则充当课堂互动的支架。在互动中,学习者有足够的机会参与使用目标语言,并运用他们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知识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有益的交流。除此之外,学生有机会在这种有用的互动中生产出有意义的句子。 老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们更迅速有效地参与到这门学习中来,扩大知识面,进而激发思考、学习和发展语言技能的热情。
但是,不适当的问题选择会对课堂互动产生相反的影响。Cotton(2003)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和学生答案在用于揭露矛盾、挑战权威和讨论新知识时可以成为有益的信息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对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刺激作用。通过参与教师的提问,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新的思维方式。然而,尽管教师提问能促进学习进程,但如果教师执行不当,仍然有可能使学习者失去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好问题,对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当老师提出更多的展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往往很简单,这些展示问题并没有鼓励学生扩展他们的回答。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展示性问题可能会使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平衡课堂提问和促进互动,教师在设计和处理提问活动时,可以使用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组合。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展示性问题,后续深入时采用的参考性问题来逐步启动课堂互动,保持学习者对主题的兴趣,并创建相关的对话。
三、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虽然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许多英语教师未能应用科学的提问策略。这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未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得许多预设的课堂设计无法完整实施。
3.1 忽视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缺乏策略。
课堂提问是检查学生注意力和理解的重要手段,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有效地监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把控授课节奏。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倾向于用问题来维护课堂纪律。例如,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通过向上课走神的学生提问,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抵触情绪。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看不到问题的潜力,使得课堂提问的功能范围被缩小。在很多实际课堂的提问中,教师的很多问题都相对单一,未能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来制定提问策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略学生回答的不同可能性,对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缺乏有效的后续应对策略。缺乏提问策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3.2 提问对象不均。
课堂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把控课堂进程的手段,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工具。对学生来说,接受教师提问同时还是锻炼思维,训练能力的宝贵机会。有机会接受提问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效,并得到老师的修正反馈,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改进方向。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问题类别及其特定功能都有清晰的理解,他们会根据教学目的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来选择问题类型。多数时候,为了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倾向于使用展示性问题对低级学生进行提问,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能力组织长而复杂的答案。对于高水平学生,则更多的使用参考性问题进行提问。在选择提问对象时,教师喜欢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来选择级别,但同时,它可能会损害低层次学习者参与处理具有挑战性和复杂问题的机会。
四、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4.1课前充分准备,有计划的设计课堂问题。
为潜在问题准备解决方案对于保持课程速度和促进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困难和知识要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使教学更有效率,目标更明确,并预防课堂中的不可预知因素影响教学过程。在一个学生人数庞大的班级中,教师必须找出如何鼓励学习者参与的方法,平等地考虑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提问中受益。例如,如果低层次的学习者被问到一些困难的问题,且无法马上作答时,他们的信心会受到打击。然而,低水平学生仍然有权参与挑战,因为他们也需要机会练习更复杂的思维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他们的水平可能会得不到有效提升,他们的处境可能会变得更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难度逐层提升的后续问题来指导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为他们的回答提供支撑,优化其知识结构。
4.2 科学合理地给予反馈。
Eills (2012) 提出,教师在给予反馈时可以评价学习者语言利用的准确性和其他课堂活动的表现,帮助他们做出改进。通过接收教师的反馈,学习者可以更清楚地明白到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反馈是课堂提问的必修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提问的最终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向学习者提供反馈,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向学习者表明,教师一直在认真关注着他们的表现,这一做法能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关怀感。Lyster和 Banta(1997年)总结了六种反馈类型,即明确的更正、重铸、要求解释、元语言反馈、启发和重复。所有这些类型的反馈在不同提问情况下都有与众不同的功能。反馈也可以分为积极反馈和负面反馈。此外,负面反馈还包括隐式和显式反馈。明确的负面反馈包含修正和元语言反馈;隐式的负面反馈包含澄清、确认和重铸的要求。Ranta和Lyster(2007)指出,明确反馈具有帮助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的功能。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使用明确的反馈来纠正学习者的答案或解释目标语言,对帮助学习者获得清晰的理解有积极的影响。合理利用反馈对保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关重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有两种常见情况需要教师谨慎提供反馈。
(1)处理学生的错误回答: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可能会犯一些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如何对学习者的错误答案给予反馈和适当的回应,对学习者的学习产出和学习动机有决定性的影响。Moritoshi(2002年)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给出错误答案时,如果教师避免直接纠正和负面反馈,同时提供相关线索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再试一次,能够起到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的作用。同时,对这一情况也可以用表扬和感谢来应对。在回答前赞扬和感谢回答者的参与,这一做法能够向学生表示教师对其努力的尊重和鼓励,无论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当教师给出反馈时,适当的表扬还可以帮助回答者缓解一些压力和紧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课堂静默:在某些情况下,在老师提问后,教室可能会变得沉默,没有学生愿意或自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无声现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频繁。针对沉默的情况,教师可采用的处理方式有三种:1) 给学习者更多的提示,指导他/她自己找出答案;2) 向其他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直到有人回答;3) 将问题改写为更简单的格式。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给予提示,以及适当的应用一些提示策略,包括:改写、提供线索、简化和描述提问的目的。此外,沉默可能是由学习者的个性造成的。教师可以多与学习者交流,找出原因。因为教学是一种互动活动。沉默偶尔会发生,教师需要提供更耐心地指导,多从学生情感因素进行考虑。
4.3 灵活调整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指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长度。等待时间给学生时间思考和组织相应的答案。给学习者足够的等待时间对于保持提问的效果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学习者需要适当的等待时间来思考他们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并消化问题的内容,以组织适当的答案。科顿(1988)在研究中得出结论,等待时间有两种:第一种可以理解为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的空白期;第二种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出的思考时间。Long(1983)指出,合理的等待时间对学习者更有利。当等待时间从三秒扩大到五秒时,学生的参与率和响应质量都会提高。使用高认知问题和等待时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等待时间的长度应该取决于问题的水平,和课程的速度要求,当等待时间增加时,学习者的参与量和制作质量将同时增加。要使学生参与到复杂的思维训练中需要使用对认知水平要求更高的问题,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等待时间。有足够的等待时间后学习者可以更准确高效地回忆起更全面的知识体系给学生足够的和适当的等待时间可以促进他们产生更好的答案,并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灵活调整等待回答的时间,能够适度保护学习者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4.4 提高互动意识,重视提问策略
在大学英语的提问实践中,教师应提高互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更多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高提问技巧。教师课堂话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目的语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至关重要。在教师话语中,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很好地维护课堂的信息交互功能。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开展课堂互动,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提问的领导者,应该让承担这个角色。给学习者发现问题和探索根本问题的机会可以促进他们更广泛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
五、结语
课堂提问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并熟练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